正文 第5章 時常清空自己,心無掛礙人自在(2 / 3)

於是,他步行出發,參觀了白宮和國會大廈,參觀了一些博物館,爬上了華盛頓紀念碑的頂端。雖然無法到華盛頓郊區以及他計劃中的其他地方去,但是,但凡到過的地方,他都很認真地體會和欣賞,還留下了許多美麗的照片。

在他回國後的第五天,華盛頓警察局幫他找回了錢包。此次出行,他沒有為自己留下任何遺憾。

假如我們能夠像裏奧那樣,明白隻有今天和此刻所做才是真實的,徹悟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時間關係,就不會沉浸於痛苦中不能自拔了。如果我們能把昨天看成是今天的經驗、借鑒,把明天看作是今天努力的收獲,就能在積極的情緒下把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所以,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我們的心承載不了太多的過去,不管是痛苦還是輝煌。

就像一首歌曲裏唱的不斷重新開始的過程,隨“讓過去飄散在風中吧”。人生就是都可以有新的開始、新的希望、新的天空。所以,請你忘記過去,收拾行囊,重新出發吧。

品悟人生

請從記憶中抹去一切使我們消沉、痛苦的事情,隻有把這些放下了、忘記了,我們才能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遺忘讓你更快樂

上天賜給我們很多寶貴的禮物,其中之一即是“遺忘”。隻是我們過度強調“記憶”的好處,卻反而忽略“遺忘”的功能與必要性。生活中,許多事需要你記憶,同樣也有許多事卻需要你遺忘。

比如,你失戀了,總不能一直溺陷在憂鬱與消沉的情境裏,必須盡快遺忘;股票失利,損失了不少金錢,心情苦悶提不起精神。你也隻有嚐試著遺忘;期待已久的職位升遷,人事令發布後竟然沒有你,情緒之低可想而知。解決之道別無它法——隻有勉強自己遺忘。

隻有遺忘了那些不快,才會更好地前進。

然而,想要遺忘卻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遺忘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你連“想要遺忘”的意願都沒有,那麼,時間也無能為力。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遺忘歡樂的時光,對於不快的經曆卻常常記起,這是對遺忘的一種抗拒。換言之,人們習慣於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對於痛苦的記憶,卻總是銘記在心。就如你吃過了糖會很快忘記甜,吃過了黃連卻口有餘苦。

的確,很多人無論是待人或處事,很少檢討自己的缺點,總是記得“對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其實到頭來,還是很少如願——因為,每個人的心態正彼此相克。

反之,如果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夠試圖將對方的不是及自己的欲求盡量遺忘,多多檢討自己並改善自己,那麼,彼此之間將會產生良性的互補作用,這也才是每個人想見到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一位女士給了一個朋友三條緞帶,希望他也能送給別人。這位朋友自己留了一條,送一條給他不苟言笑、事事挑剔的上司兩條,因為他覺得由於上司的嚴厲使他多學到許多東西,同時他還希望他的上司能拿去送給另外一個影響他生命的人。

他的上司非常驚訝,因為所有的員工一向對他是敬而遠之。他知道自己的人緣很差,沒想到還有人會感念他嚴苛的態度,把它當作是正麵的影響而向他致謝,這使他的心頓時柔軟起來。

這個上司一個下午都若有所思地坐在辦公室裏,而後他提早下班回家,把那條緞帶給了他正值青春期的兒子。他們父子關係一向不好,平時他忙著公務,不太顧家,對兒子也隻有責備,很少讚賞。那天他懷著一顆歉疚的心,把緞帶給了兒子,同時為自己一向的態度道歉,他告訴兒子,其實他的存在帶給他這個父親無限的喜悅與驕傲,盡管他從未稱讚他,也少有時間與他相處,但是他是十分愛他的,也以他為榮。

當他說完了這些話,兒子竟然號啕大哭。他對父親說:他以為他父親一點也不在乎他,他覺得人生一點價值都沒有,他不喜歡自己,恨自己不能討父親的歡心,正準備以自殺來結束痛苦的一生,沒想到他父親的一番言語,打開了心結,也救了他一條性命。這位父親嚇得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差點失去了獨生的兒子而不自知。從此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調整了生活的重心,也重建了親子關係,加強了兒子對自己的信心。就這樣,整個家庭因為一條小小的緞帶而徹底改觀。

送人以緞帶,證明你已遺忘了相處中所受的那些委屈和責難,憶起別人給你的快樂和益處。而受你緞帶者卻更能被你感動,看到你的心靈之美,愛你,助你。學會遺忘,拾起那根緞帶送給讓你受傷的那個人,他將回報你一片燦爛的陽光。

品悟人生

生活中,許多事需要你記憶,同樣也有許多事卻需要你遺忘。

清理人生的垃圾

歲末年初,家裏總要徹底清理一次,清理掉那些毫無意義的舊書報、舊家具等等,把其他認為有用的重新歸類整理,使之井井有條、耳目一新,給自己創造一個相對寬鬆、舒適的環境和一份好心情。雖然如此,總有一些東西年年都舍不得丟棄,卻從未派上用場,仔細想想,連自己都覺得納悶和啞然。人們總習慣以“可能有用”為借口而無形中保留了一件件、一堆堆“廢品”和“垃圾”,直到有一天狠狠心將它扔掉,生活中也不覺得少了什麼時,才明白它是多餘的東西,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收藏的那些東西其實並不重要,留著反而增加煩惱。

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磨練,閱曆的豐富,知識的積累,人們要接受的東西越來越多了,這時反而不會再快樂了。這是因為人生的記憶裏垃圾太滿卻沒有清理。煩惱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弄得你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把煩惱全都放在自己身上是無用的,因為負擔太大、太重了。英國政治家勞·喬治認為他自己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很小就懂得,當他走過一程,就該清理一次人生的垃圾,把緊貼在手上的“毒蟲”扔掉,在它沒有咬自己以前,你就把它扔進火裏了。有許多念頭和情感是有毒的,像牛蒡草一樣粘在你身上,像蜜蜂一樣刺你。

有一位哲人說得最好:“不該記住的教我忘了吧。不該忘記的教我記住吧,不一定到了春天才去打掃家室。不妨把舊的回憶加以分類,把亂七八糟的雜念擯除,否則這些雜念會把你的心靈擠破。”

有一次,有個朋友寫信給林肯,說了幾句殘忍虛假的話,而且還逼著林肯,要他答複。林肯說:“我覺得這樣的辦法永遠不會有什麼意思。”他對這種事情一點都不在乎。他實在是聰明,他不恨對方,也不發愁。這是隻有少數人才學得會的。

如果你也如林肯一樣聰明,把垃圾從人生中清理出去,那你也該是一位智者。

品悟人生

越簡單的生活就越快樂,如果你覺得太累、太無趣,那麼你就該嚐試一下減法生活。

珍惜值得珍惜的,舍棄應該舍棄的

人生要學會珍惜。友誼、愛情、榮譽、人格、事業等等,一切真善美的東西都需要珍惜,甚至不幸的遭遇、平淡的生活、普通的交往等等都孕育著值得珍惜的內容。

生有時也要學會舍棄。舍棄一支殘臂,可以保全整個生命;舍棄暫時的安逸,可以獲得一生的幸福;舍棄一己之私,可以獲得天下的大公;舍棄蠅頭小利,可以贏得千秋大義。

一個真正有所為的人,在麵對抉擇時,總是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該舍棄的毫不猶豫堅決舍棄,該珍惜的義無反顧永遠珍惜。

瘦削的三閭大夫站在滔滔的汨羅江畔,毅然懷石投江。麵對“舉世皆濁”的世道,他舍棄了榮華富貴,將自己對國家的赤誠之心珍藏,將芝蘭香草般的身軀、“皓皓之白”的人格珍惜!

衣衫襤褸的張騫麵對匈奴單於的勸降,毅然選擇了不屈,曆盡千辛萬苦逃出魔爪後,依然堅定地繼續前行,選擇回歸祖國的路。他舍棄了用降敵換來安逸享樂的途徑,將一個大漢使臣的氣節珍藏,將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珍惜。

然而,珍惜與舍棄錯位者也大有人在:秦檜為榮華富貴舍棄了民族道義;蒂爾德為虛榮付出了十年艱辛;我們的某些“人民公仆”,拋棄了當初在黨旗下的莊嚴誓言,而將金山、銀山“珍藏”於心;還有一些人,舍棄了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而將物質享受視為至上,甘當金錢的奴隸……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行為令人作嘔,他們的人生黯然失色。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總是輕視乃至忽視自己擁有的。一位哲學家不小心掉進了水裏,被救上岸後,他說出的第一句話是:呼吸空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空氣,我們看不到,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意識到,但失去了它,你才發現,它對我們是多麼重要。據說後來那位哲學家活了整整100歲,臨終前,他微笑著、平靜地重複那句話:“呼吸是一件幸福的事。”言外之意,活著是一件幸福的事。缺乏珍惜之心往往使我們感覺不到快樂。

人間有三苦。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是:你付出了許多代價,得到了,卻不過如此,所以你覺得痛苦。三苦是:你輕易放棄,後來卻發現,原來它在你生命中是那麼的重要,所以你覺得痛苦。

人間有三樂。一樂是:你得到了,所以你快樂。二樂是:你付出了許多代價,最終得到了,但它是值得的,所以你快樂。三樂是:你很快地放棄沒有必要的負擔,所以你快樂。

人間的三苦三樂,是我們常有的體驗。許多人曾為得到的而快樂,也曾為失去的而難過。不少人曾付出許多的時間和精力追求功名利祿,最終是得到了,後來發現不過是如此。有人為了理想而付出了許多心力,但是至終無怨無悔,因為它是值得的。另一些人,不重視曾擁有的親情、友情、時間、機會、健康,等到無法挽救時,才發現原來它在自己的生命中是如此的重要,而有人能很快地放棄沒有必要的貪心、攀比、嫉妒、仇恨,因而活得自由自在。

珍惜值得珍惜的,舍棄應該舍棄的,值得珍惜的與應該舍棄的因人而異,各人有各人的標準與需求。

在這方麵,覺得自己做的還是不夠的。好多包袱,應該舍棄的,卻是還要硬硬的放在包裏。包裏放了舊的東西,就少了新的填充。於是隨著新的變成舊的,舊的不在舍棄,舊的就越來越多。也許哪一天,我發現一座泰山式的東西壓在我的肩膀上。我能不感覺到累?

很多時候,都有要輕裝上陣的思想,這個思想不僅在生活上,學習上,感情上,而且應該是貫穿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畢竟舍棄就如人的新陳代謝中的細胞的死去,該放手的還是要放手。

珍惜與放棄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是人生中的堅守與超越。人的一生寶貴且短暫,不過隻在揮手之間。得到時及時珍惜,舍棄時堅定果斷。珍惜與舍棄看似矛盾對立,但又和諧統一,密切相關。有時的舍棄是為了更好的珍惜,有時的珍惜是為了不至於舍棄。讓我們學會珍惜,懂得舍棄,把握住正確的航向,讓人生之旅閃耀出爍爍光輝。

品悟人生

有時的舍棄是為了更好的珍惜,有時的珍惜是為了不至於舍棄。讓我們學會珍惜,懂得舍棄,把握住正確的航向,讓人生之旅閃耀出爍爍光輝。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

每個人都有一個不變的話題,那就是自己在小的時候所受的苦楚,在讀書時的窮困,因家境不好而受到的冷遇,還有婚姻的挫折,以及親戚、朋友如何如何對不起自己……為此一直耿耿於懷,因而抑鬱寡歡。其實,這都是數十年前的陳年舊賬了,我們卻為此所困,始終不開心,常年處於負麵、陰暗的心態中,嚴重損害了身心健康。這樣活著真是痛苦啊!

豈不知,有的事情須刻骨銘心,永世不忘;有的事情則要盡快淡忘,所謂事來則應,事去則淨。哪些事該被淡忘?應淡忘人生中的挫折與不幸;應淡忘名利的得失;應淡忘歲月的傷痕;應淡忘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應淡忘陳腐、過時的觀念;應淡忘流言蜚語;應淡忘冷遇和種種煩惱。這樣我們才能擺脫往事的陰影,保持隨緣常樂的狀態。否則,如果糾纏於昔日的痛苦中,時間長了,定會損壞身心健康,導致疾病。加州大學一篇保健資料提出:半數以上的早老性癡呆和80%左右的惡性腫瘤都與生活中的負性事件及不良信息有關。因此,我們有必要學會淡忘那些負性事件及不良信息,學會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此,《大般若經》告訴我們:“雖行布施,而不希求施所得果,……雖有所作而無執著。”近代高僧印光法師也勸告我們:“在凡夫地,誰無煩惱?須於平時預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緣,不至卒發。縱發,亦能頓起覺照,令其消滅。……至於橫逆一端,須生憐憫心,憐彼無知,不與計較。又作自己前生曾惱害過彼,今因此故,遂還一宿債,生歡喜心,則無橫逆報複之煩惱。……金不練不純,刀不磨不利。不於煩惱中經曆過,一遇煩惱之境,便令心神失所。能識得彼無什勢力,其發生勞擾心神者,皆吾自取。經雲:若知我空,誰受謗者?今例之雲:若知我空,煩惱何生?古雲:萬境本閑,唯心自鬧;心若不生,境自如如。”如此,則能少生煩惱,淡化煩惱,心境平和愉悅,久而久之,則能不為煩惱所動,猶如中流砥柱,寵辱不驚,處之泰然。有了這份修養和快樂,就是人生的成功。誰不願擁有一個不為煩惱所動的快樂人生呢?

所以,人生短暫,何必對過去的痛苦耿耿於懷呢?何必要自己傷害自己呢?對我們最有害的是懷恨、不滿和煩惱,如果把懷恨、不滿和煩惱融化,甚至可以使癌症痊愈。我們一定要將過去網開一麵,寬恕所有的人;而寬恕別人,就是愛護自己,是真正、徹底地愛護自己。要知道,這一切其實就在當下的一轉念之間:你不妨想想,以下兩句,哪一句是你常說的?

“所有的人對我都不懷好意。”

“所有的人對我都有很大幫助。”

那麼,什麼事情須刻骨銘心,永世不忘呢?是別人對自己的恩德!所謂:人對我有恩不可忘,我對人有恩不可不忘。“雖行布施,而不希求施所得果,……雖有所作而無執著。”為何要牢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因為要隨緣報恩。貓、狗之類尚且知道報恩,何況人類?不知報恩如何做人?故佛家提倡上報四重恩:祖國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

那麼,為何又要淡忘自己對別人的恩德呢?因為念念不忘所施之恩,就意味著時刻期待別人的回報,其心態近似於放高利貸者。一旦對方不報答,或報答得不夠,勢必恨從心起,大罵其“白眼兒狼”、沒良心。於是,煩惱叢生,反目為仇,善緣竟成惡緣。這可真是劃不來!所以應雖行布施而不求回報,作而不執。這就是智慧。有了這種智慧,就能度過煩惱的激流,到達無憂、安樂的彼岸。

對錯怪或傷害過自己的人,我們的心靈不要被仇恨、煩惱所蒙蔽,怒火中燒、煩惱怨恨,對自己比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將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即使在不如意的環境中,也要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歡樂與友愛的生活。那麼,回想我們所恨的人的一些優點,念及他曾作過的一些好事,而對他拙劣的一麵視而不見,如此怒氣可能就會緩和下來,煩惱會煙消雲散,心中自會充滿慈悲。而一個擁有慈悲心的人又焉能吃不香、睡不著、想不開呢?

品悟人生

我們一定要將過去網開一麵,寬恕所有的人;而寬恕別人,就是愛護自己,是真正、徹底地愛護自己。

消化殘留的愛與恨

當一段感情結束以後,往往會給人留下兩種不同的感受:愛和恨。兩個人盡管是“曲終人散”,但在這中間還會有人對以前的感情難以割舍,雖然對方已經狠心地離去,但自己還是對對方保持著那份癡情,使得自己難以重新作出戀愛的選擇;還有人因為一段情感的失敗,由愛生恨,陷入了情感漩渦,把恨化作對對方的報複,徹底毀了自己一生的全部幸福。所以,麵對愛情的失敗,要學會處理心裏留下的愛與恨。

一、如果心中還有愛

或許是緣分已盡,盡管自己心中對對方還有愛,但這已經阻止不了伊人留下遠去的背影。於是,這段不再有的愛情,有一個人還在苦苦地守候著。很顯然,很多人對於自己一段失敗的戀愛,會依然放不下心中對對方的愛。對這份“殘愛”的執著,往往會禍及一個人的終身幸福。

首先,這種獨自保留的愛,不能說明你對愛有多麼的忠貞,愛的意義有時不在於無意義的執著。

別人已經不再愛你,你的愛不會有任何結果,再對對方癡情,還有什麼意思呢?有的人認為,自己曾與對方海誓山盟,不管對方怎樣,自己絕不有違自己的誓言,大有不做負心漢或做一個貞節烈女的架勢。事實上,對愛情的忠貞是有對象的,當這個對象失去的時候,那就是愚忠。現代社會不會崇尚“貞節牌坊”,希望是每個人都能得到愛情的幸福。有時候,在感情上不先背叛,就是對愛情最大的忠貞,兩個人分手後的重新選擇,那是最明智的追求。

愛,是為了獲得婚姻的幸福,不能獲得婚姻,又死死地執著那份愛,甚至到了非他不嫁或非她不娶的地步,而別人已經對你冷眼相看了,這樣的愛就沒有意義了。麵對過去的愛,曾經給你過幸福的感受,就把它珍藏起來,這樣,才能把你的愛變得有意義。

第二,不讓舊情複燃。舊情燃起,燒毀的往往是當下的幸福。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愛他(她),就抓緊他(她);愛他(她),就放開他(她)。”很多人不明白這其中的含義。大多數人都能讀懂前半部分,可是就是不明白後一句話的意思。

其實,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就要努力去追求,但當他不愛你的時候,你就要任對方去尋找自己的幸福,不要因自己的介入而破壞了對方的幸福。

楊丹二年前與賭氣男友分手了,其實,在她的心裏,一直還愛著自己的男友,她為那次分手後悔不已。當她今天與男友邂逅之後,心中的愛情更濃烈了。可是遺憾的是,男友已是有婦之夫,自己也將嫁作他人。兩個人在酒吧中相遇,他們一起聊起了過去,似乎又回到了從前,像是幸福的一對。在閑聊中,楊丹得知他現在很幸福,還有了一個半歲的兒子。看著他望著自己那癡迷的眼神,楊丹很理智地撥開了他伸過來的手。那一晚,他們本可以在一起,可楊丹沒有給已經對方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