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意誌力與成功(8)(1 / 3)

揭開道德品性

塞內卡曾說:“被人們稱為最偉大的人,其實就是以不可動搖的意誌力選擇了正義事業的人。”自我教育需要一個人具備道德感和相應的良知,對自己的同類和上帝懷有一種正直的態度和願望。可以說,意誌力在道德意義上對人們行為的引導是它最有價值的一麵。這需要精神活動的每種官能都與最終的道德目標緊密地聯係起來。耳濡目染得來的道德意識,通過洞察力、想像力、記憶力、推理能力和直覺或本能的作用,可以對各種動機進行適當地改進,從而使人快樂、勇敢、堅定地去執行。這樣一來,它本身也構成了某個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利用道德感的提高來開發意誌力:

1.將一切行為中最真實的動機和目標放在所有的其他想法之前。

2.為大腦思考問題時提供新的動機,為已經做出的決定提供進一步的支持,這個新的動機的性質完全不同於以往。

3.使自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事物的利和弊,能夠設想所有提出的方案可能產生的後果。

4.放棄自己的某些行為或做法,可以使自己克服掉那些對誰都沒有好處的壞習慣。

5.使自己具有高度的自我克製能力。

6.激勵一個人不斷地追求真理,並受到真理的引導。

7.激發一個人高尚的情操,使他從宏觀的角度認識人類命運的偉大命題,使他深刻理解人類的善與惡、正與邪。

路德對伊拉斯摩說:“你的意願可以在雞蛋上行走而不把它們踩碎。”伊拉斯摩回答道:“我將永遠忠於基督教,我對它深信不移,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不會動搖。”這可以說是一位學者大腦中的不真實的意誌力。

路德大聲喊道:“我不懼怕任何邪惡肆虐,哪怕妖魔鬼怪就像門前的台階一樣層層密密地蜂擁而至!”如果這位偉大的宗教改革者沒有堅不可摧的道德感,意誌力很可能不堪一擊,朝著病態的方向發展下去。人類各個方麵的力量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那麼正直品格與意誌力又有什麼關係呢?答案是:意誌力促進一個人的正直品格,反過來正直的品格又能增強意誌力。

如果一個人的道德感不斷升華,那麼生命就會建立起阻力最小的路徑,然後表現出自己與人不同的態度和習慣。這些態度或習慣都或多或少會對個人意誌有所影響。而最重要的是,它極大地擴展了一個人積極行動的能力,並使自己找到更多變通的方式,因為這樣一來,很多動機和行為紛紛湧現,呈現在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目的就是意誌力所支持的,意誌力激發行動,從而進一步增強意誌力本身的力量。同樣,通過切實可行的行動,意誌力得以實現。

我們生活的基礎是有形的行為,包括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等活動。感官上受到刺激是意願衝動的最初根源。如果身體是健康的,那麼這些刺激就是正常的,也是真實的。當身體和心理兩方麵都正常時,也就是說當身心兩方麵都沒有問題時,它們必然會相互合作、相互協調。在正常的動物生活中,本能控製著所有生死攸關的生化反應。這樣的生活是真實的,它是生物體自身的解決方法,因此本能就是正確的,因為動物的生理特點與它的智力相協調、相一致。動物的本能和心理反過來與動物的身體相協調,從而維持著動物生活的真實和正常狀態。

對人來說,心理應該與身體維持類似的和諧。反過來說,行為活動也應該與心理相統一。身體的健康表明正確而真實的官能感覺。當健全的大腦與正確的感官印象相互協調時,這個人就是健康的、正常的和真實的。健全的心理包括感受、洞察、意誌、記憶、想像、推理能力以及自我意識、潛意識和道德意識。如果大腦不能滿足這些方麵的需要,那麼人格就是不正常的。這些功能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尋求真理的最終表現,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和記憶,對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想像,通過對各種前提進行推理和觀察而得出的結論,根據事物真實的道德本性所做出的判斷,自己健康的思想,潛意識的積極表現,與自己利益相符的習慣行為,以思想獲得自由為目標的意識。這樣一來,人類的各種天性與性格才能達到完美的協調。造就健康、和諧與真理這一真理表明人總會形成最高形式的意誌力。意誌是個性的表現形式,是一個人素質的表達。正直的品格(對所有力量和所有現實是否正確的明智認識)成為唯一能夠促使人的意誌產生和發現真理的因素。邪惡的心理必然會產生病態和紊亂的意願,因為前麵已經說明,動機會選擇充分的原因和理由作為依據,並通過身心兩方麵對意誌力的服從來實現;邪惡的心理在許多動機中無法加以識別和選擇,因為它缺乏最高尚、最純潔的力量,因此不可能作為一種充分合理的理由。但是,如果長期找不到充分合理的理由,那麼意誌力就會變得不堪一擊、複雜多變,或者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當達到某種程度時,所有的紊亂就會轉化成一種長期的習慣性行為,形成某種特定的個性和意誌方式,從而使人身上無法表現出健康和正常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