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避難所”造好了以後,李迎頓然失去了方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打發時間。這空洞的感覺讓他覺得驚慌,不安,因為他知道,自己一旦停下來,思緒就會開始長毛,把全身層繞的緊緊的,讓他幾乎不能呼吸。就在這時,李迎忽然又想起了燒陶的事情。這個燒陶還是以前他和沈佳寧去海南島玩的時候學的。他們在當地的一個小村子裏麵住了幾天,有幸親眼目睹了黎族大媽用最原始的方法製陶的全過程。這個原始製陶的工藝流程並沒不難,隻是過程比較繁瑣且費時。首先,要挖來黏土,仔細過濾掉如沙石頭一類的雜質,並攤開放在陽光下曬幹;隨後將曬幹後的黏土舂碎並篩成泥粉;之後用水把細泥粉調勻拌成泥團。跟著用手做把陶泥捏成各種各樣的陶坯。陶坯完全晾曬幹後就放在一層層疊起來的柴火上燒。大媽告訴他們,燒陶成功秘訣就在於一點:心平氣和。這樣的活的確非常適合他目前的狀態。也好,燒陶可以讓他專心致誌地去忙,也隻有這樣才能讓思緒這東西不至於亂發芽,胡作非為。
有了新目標之後,李迎又開始亢奮了起來。之前第一批陶碗的燒製成功,給了他極大的鼓舞,同時也激發了他的熱情,決定把這個土法燒陶工藝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打定主意以後,李迎開始動手畫起來圖紙,設計了一個燒陶用的窯,接著他從小溪河床裏麵撈出黏土,用木板做的模子,印出一塊塊泥磚。等到這些泥磚曬幹燒硬以後,李迎就用它們按照草圖,砌了一個簡易的磚窯。這窯雖說簡易,但倒也不小,他甚至能彎著腰站到窯裏麵去。有了窯,比直接把陶坯放在柴火上烤要方便好用多了,而且成品更加美觀,結實耐用。
砌好了磚窯以後,李迎開始不斷地製陶燒陶。幾個禮拜下來,做了一大堆的鍋、煲,罐、盆、和幾個大缸。他還燒了12個擺著各種不同姿勢的的陶兔子,放在了窗台上。
李迎意猶未盡,又在屋子外麵用木頭搭了個棚架,上麵鋪上原本露營用的篷布並用繩子綁結實,又接著在棚架下麵用磚砌了一個灶台。李迎把從皮卡減震彈簧上拆下來的鋼板把這個灶膛的分成了三隔,中間那隔是用來燒柴火,上麵那隔則用來放鍋,下麵那隔則是進風口。這就成了一個簡易的廚房。
要不是帶著寒意的秋風不經意地鑽進了他的衣服裏麵,讓他連著打了好幾個噴嚏,提醒了他冬天就要來了,他恐怕還要繼續下去燒一堆青磚,再蓋個磚頭房子呢。
平靜但忙碌的日子,讓時間流走得無聲無息,一轉眼已經是十月份了。上帝不小心灑落的顏色盤,將天地之間的每一寸空間,每一條縫隙都填的五彩斑斕。初升的太陽,毫不吝嗇地噴出金黃色的光彩,將天邊的朝霞染的如同進貢給皇家用的錦緞雲錦一樣,色彩豔麗,光滑。偶爾幾朵雲彩擠在了一起,起了一絲皺紋,微風輕輕掠過,便能將之撫平。一縷縷金色的光線不經意地由雲錦裏滑落,形成了一道道光柱,用金色的籠子罩住了皓潔的雪山,調皮的光線像踩了滑雪板一樣,順著雪山的山脊,無聲地滑落了下來,跌進了藍藍的湖水裏麵,蔓延了開去。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林子裏,各種各樣不同深淺的紅、橙、黃、綠、青、藍、紫混搭著,迫不及待地躍上了枝頭,在冬天到來之前進行最後的得瑟。每當有力的秋風吹過,就窸窸窣窣地落了一地五彩的葉子。秋風偷偷帶走了鬆樹脂、楓糖漿、野花、野果子成熟的的香味,並把這些的味道混合在了一塊自釀成了香水,風過之處,便得意洋洋地把秋的味道噴灑在了沿途的空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