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些日子,“濟世堂”的又一家分號開業了,自然是小鋪麵,也仍然躲著“萬壽堂”。有人把這一消息告訴劉老板:“老板,‘濟世堂’又開了一家分號,我看買賣不錯,沒準是想東山再起,我們不能不防阿!”
此時的劉老板仍然做出不以為然的樣子:“怕什麼,那種小藥店成不了氣候,藥店靠的是信譽,大藥店才能讓顧客放心大膽地買藥,我看他們是在一個地方混不下去了,不得已而為之,不用怕。”
往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濟世堂”頻頻開了幾家類似的小藥店,而“萬壽堂”的生意也差不多,兩者相安無事,以前搶奪“地盤”的恩怨,似乎已經過去。不料想,三年之後,“濟世堂”突然一招“回馬槍”,將平靜的水麵攪渾。“濟世堂”出人意料地宣布,自己將在老店舊址重新開業。此前,他們已暗暗從買主手中買回了店址的產權。
經過一番維修、裝飾,“濟世堂”在鞭炮聲中重新殺回了“萬壽堂”的旁邊。“萬壽堂”的劉老板聽到這一消息,驚駭不已,他沒想到被自己已經打趴下的“濟世堂”還會卷土重來,給自己造成了放虎歸山之患。劉老板想重新組織力量,再像三年前那樣發動一次商戰,趁“濟世堂”立足未穩,把它再一次趕出去。可他很快便發現,這已是不可能了。到這時他才真正了解到“濟世堂”在三年中,已經開發了一批分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係,而在其內部采取統一的經營方針,集中進貨,分散經營銷售,自然銷量大得多。同時,令劉老板吃驚的是,在自己的周圍,早已布滿了“濟世堂”的分號,“萬壽堂”已在“濟世堂”的層層包圍之中。
自從“濟世堂”總店恢複之後,買賣熱鬧非凡,十分紅火,顧客絡繹不絕,接踵而至,再加上分號的銷售,每年盈利不少。而“萬壽堂”的生意較以前清淡了許多,自有門前冷落車馬稀之感。
上述例子不難看出,當初,萬壽藥店的劉老板心也算狠,在各方麵針對自己的多年夥伴“濟世堂”展開進攻,使“濟世堂”處於劣勢之下,似“窮寇”已逃,然而在對手被打倒之後卻心慈麵軟,沒有緊緊地跟蹤追擊,痛下殺手,而且對於得到的一些消息,自己也沒能正確分析出“濟世堂”新的經營方針,而最終導致自己失利。
在戰場上,兵家們運用“窮寇勿追”的策略,有時意在假釋敵人一條生路,使對手不再抱定決一死戰的決心,而使其抱僥幸的心理逃跑,期望不戰而求生。其鬥誌殆盡,造成對我方有利之戰機。而在待人處世中,當你與對手的相互利益發生直接衝突時,必須千方百計地用狠招戰勝對方,迫使對手永遠放棄競爭。
對於已經被“趕走”的競爭對手,並不能放任不管,也不應放虎歸山,而應該緊緊地尾隨其後,稍鬆一些,不過分緊逼罷了。而不緊逼的目的是為了“累其氣力,消其鬥誌”,進而減退其勢,達到最後消滅的目的。如果你對已經被“趕走”的競爭對手不能跟隨其後,就等於放虎歸山,後果將不堪設想,往往等對手喘過氣之後還會反咬一口,而這反咬的一口,很可能就是致命傷。
7.同舟未必共濟
“同舟共濟”本來的意思,是指大家同乘一條船過河。而現在的意義則是指在困難麵前彼此能夠互相救援,同心協力。而通常情況下,同舟共濟之人可以齊心協力,水漲船高。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建立在一定利益基礎之上的“同舟”,總有各奔東西的一天。那麼,在“同舟”的時候到底應該如何做呢?同舟之人未必總能共濟,在任何時候都要學“狠”點兒,即使睡覺也要睜一隻眼睛。否則,很可能對你造成最大傷害之人,就是曾經與你“同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