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選對方法擺正位置做好事(6)(3 / 3)

霍英東善於突破成規,成就了他的財富和他的事業,其遇到困難找方法的精神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有很多的傳統觀念對當今的高效做事已毫無幫助,對於突破常規這種方式人們已經很不陌生,然而一旦遇到實際的問題,人們還是習慣用常規思維。很多本來可以解決的問題,也就變得無法做到、難以解決。製定規矩本來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但所有的規矩又都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顯示出不同的作用。一旦規矩不再有利於解決問題,我們就應該立即打破這個成規,不再受它的約束。

文藝複興時期的歐洲,因為自然科學從中世紀神學的統治中解放了出來,才形成了思想大解放的人文環境,從而產生了很多的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巨人,並在不同的學科領域放射出燦爛奪目的智慧光芒。

隻有突破成規的創造性思維才可以使有些問題化難為易,隻有突破成規的創造性思維才可以創造新的奇跡。善於借助他人的力量

係山英太郎是日本著名的富豪,他自幼家境貧寒,白手起家,卻在30歲就有幾十億資產,經營18家公司,32歲投身政治,成為日本曆史上最年輕的議員。談及自己在金錢、股票及政治方麵的成功時,他坦誠地表示:“我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事業家、政治家以及投資家,是因為我擁有幫助我、支持我的廣大人脈。隻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我不可能達到今天的這個地步。”

他說富士銀行總裁左凱實是帶領他進入財經界的關鍵人物。當年他促銷別墅公寓,引進長期購屋貸款時,曾獲得到左凱實先生的大力相助。是有了左凱實的幫助,他才能與財經界各級人士維持了廣闊的溝通渠道。帶領係山英太郎步入政界的是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雖然他以前曾是中曾根康弘的秘書,田中角榮與中曾根康弘是對立派,但田中還是很照顧他,田中角榮是那種敢於重用敵對派係人才的人物。係山英太郎從他身上學到了包容、和敵人合作的胸襟。

借力發力不費力。懂得借力發力的人,就能夠以小搏大,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就能夠“四兩撥千斤”。“借”字是很多高效人士創業成功的秘訣,他們能夠借天下大勢,發天下之財。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說:人有三種,一是天才、二是人才、三是蠢才。花大錢辦小事是蠢才;花小錢辦大事是人才;不花錢辦大事是天才。

香港著名的聖安娜餅店的創始人——霍世昌也是靠朋友的支持才得以發跡的。

霍世昌是聖安娜餅店創始人之一。這家餅店成立時,他隻是一個22歲的毛頭小夥子。當人們向他詢問成功的秘密時,這位老板笑著回答道:“我是靠借錢開餅店,靠朋友發財的。”從霍世昌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朋友的幫忙對於他的成功有著何等重要的意義。

霍世昌說:“當時我在電燈公司工作,是有關技術維修方麵的。那時還未結婚,但已有女朋友,她很喜歡弄些點心、蛋糕之類食品,味道嘛,真是不錯。她是跟一位師傅學習的。我便想,徒弟已經有此成績,師傅當然更好,因此便萌生起開餅店的念頭。然而那時的西餅業在香港還沒有呈現出像現在的這種蓬勃勢頭。當時想這是有作為的生意,便跟她的師傅商量研究;我倆就想出這個計劃,但最重要的問題是資金缺乏,於是,便決定找朋友支持。於是我就做出了一份包含預算、地點、資金、經營方針等詳細內容的可行性計劃書。然後,便找一朋友商量。當這位朋友看過後,他很順利地接受了計劃書。於是,我們三個人便成為合夥人,直到現在。”

年輕人要成就一番事業,就應該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利用好身邊的朋友,這樣將會對事業大有幫助。尤其是在現代職場中,靠個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隻有同別人展開良好的合作,才會使你的事業更加順利。

無論在工作、愛情,還是事業方麵,我們都離不開入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因為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每個的人際關係也有所不同,所以大家有必要相互幫助,彼此取長補短。如果你要成為一名高效能的人士,就應該養成善於借助他人力量的習慣,利用他人的優勢來彌補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