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巧舌如簧,成為語言高手(3)(2 / 2)

模糊的語言絕不等同於“含糊其辭”。前者是策略,後者是詞不達意。還要注意,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需要表明立場、觀點、態度時,特別是在敵對鬥爭,或做重大決定時,絕不能模棱兩可、似是而非。模糊這種方法隻能當做一時的緩兵之計,不能經常使用,否則所有的問題永遠會停留在那兒,剪不斷,理還亂。

迂回前進,曲言婉至

拒絕別人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引用名人名言、俗語或諺語等來作答,以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或表明自己的觀點。這種方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既增加了自己說話的權威性與明確度,又不必在解釋和說明上浪費太多的口舌,還能有效地達到自己所要的效果。從古至今,很多有“心眼”的人都善於用這種方法拒絕他人。

漢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的丈夫死後,她看中了朝中品貌兼優的宋弘。有一次,劉秀召來宋弘,以言相探:“俗話說,人的地位高了,就要改換自己結交的朋友;人富貴了,也可以改換自己的妻子。這是人之常情嗎?”宋弘回答說:“我隻聽說‘患難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無論人是生活貧困、地位低下還是高貴,都不能把朋友忘記,最初的結發妻子也不能讓她離開身邊。”

宋弘深知劉秀言外之意,但他進退兩難——應允吧,違背了自己的人品,也對不起貧賤相扶的妻子;拒絕吧,還會招來麻煩,畢竟對方是一國之君;直言相告吧,也不得體,又有冒犯龍顏之患。所以他引用古語來“表態”,委婉而又直截了當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與立場,不失為一個良好的拒絕辦法。

拒絕要講究策略,要婉轉地拒絕對方,盡量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要讓對方明白,你的拒絕是出於不得已,並且感到很抱歉、很遺憾,盡量使你的拒絕溫柔而緩和。

美國的消費團體,為了避免被迫買下不願意買的東西,發行了《如何與推銷員打交道》之類的手冊。裏麵介紹了如何拒絕來訪的推銷員的各種辦法。

據說,其中以“是的,但是……”法最為有效。比如,對方說:“你聞聞看,很香吧?”你可以說:“是的,但是……”先承認對方的說法,然後,則以“但是”的托詞敷衍過去。倘若開始就斷然說一句“不”,推銷員一定不會甘心,千方百計要和你磨蹭。可是,“是的,但是”的話,即便對方再精明也無可奈何,隻好放棄說服你的企圖,因為說“是”總比斷然說“不”能給對方以安心感。

在購買東西時,往往要受到賣者的糾纏,許多人不知如何拒絕。一位太太是這樣拒絕賣者的:“不知道這種顏色合不合我先生的意。”

還有一位年輕少婦是這樣拒絕的:“要是我母親,我選我喜歡的就行了,但這是送給婆婆的呀,送她這個不知她會不會滿意。”

顯然,這些拒絕本身都是非常委婉含蓄的,用這種方法拒絕對方當然要比直接說出對貨物的不滿要好得多。

有時,答非所問式的裝糊塗也是給對方一種委婉拒絕的暗示,比如:“這件事您能不能幫忙?”

“我必須去參加一個重要會議。”對方會從你的話語中感受到真正的意思,他的請托得不到你的幫助,就隻有退出了。

委婉說話不僅是一種策略,也是一門做人的藝術。作為一個現代人,在擁有好口才的同時,掌握了委婉說話的“心眼”會讓你在人際相處上少樹敵、多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