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社交中巧妙應對挑戰(5)(2 / 3)

那麼多人的冒死苦諫、直言陳書都沒能讓曹睿回心轉意,而高堂隆的易心而度卻令其及時地懸崖勒馬。看來,有的時候,要說服他人不能僅僅依賴於簡單地陳述利弊,巧妙地讓被說服者易心而度,應會更見成效。

把握時機

月有陰睛圓缺,人也有情緒的潮汐。對於別人失當的言行,勸說也應把握時機。記得在哪本書看過一篇《小貓釣魚》的故事,想來很有意思。文章說,一隻老貓領著小貓去釣魚,老貓穩坐垂釣,小貓卻去采花撲蝶,它坐不住。結果,老貓釣得一條大魚,小貓一無所獲。這時,老貓告訴小貓,做事要有耐心,小貓如夢方醒。

其實,這隻老貓是很懂得交際藝術的。它沒在小貓迷花倚石時棒喝一聲,斷然製止,而是在其曆經曲折之後再行勸說,因勢利導,因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業餘音樂愛好者,參加市裏組織的青年歌手比賽,獲得了好名次,回到單位得到諸多祝賀,他興奮不已,自以為頗具音樂天賦,拿出幾百元錢來請客暢飲。他的一位好友看到他這副“得意忘形”的模樣,礙於當即指出會掃了大家的興,他也難以接受,便沒直言。事後這位朋友告訴他:“值得慶賀的是你過去的韌勁,不是已經取得的成果。有時間來擺酒慶功,不如為繼續深造多下點功夫。”這個青年聽後初是一震,接著就有所省悟。後來他考取了音樂學院,還念念不忘好友適時的勸說。

那麼,在社交中當你看不慣別人的言行時,不要冒然行事,而應該巧妙地加以勸導,從而在規勸的同時也結交了好朋友。

將陌生人變為朋友

在社交場合往往會遇到不少第一次相識的陌生人,但是朋友都是從陌生人開始的,那麼如何巧妙地使陌生人成為你的朋友無疑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因為陌生人之間無疑是存在或多或少的戒備之心的,而且互相不知道彼此的背景,是很難找到共同話題的,那麼以下就有幾招。

首先,可從對方的姓上作“文章”。比如他說姓張,我就說我們是“本家”;他說姓趙,我就說“你是天下第一姓——《百家姓》上第一家”;姓錢,就說“你的朋友遍天下——現在大家都愛錢”。若對方姓文,人也生得秀氣,就說:“你人也生得文質彬彬的,真是人如其姓。”若相反,則說“你姓文,人卻生得威武雄壯,真是文武雙全。”如果在姓上找不到話說,就從名字上找話茬。比如對方叫什麼“奇”,我就說我是“大明”,你是“大奇”,咱們是弟兄。如果對方名字裏有一個“大”字或“明”字,我就說“我們的名字有三分之一相同”。更可從對方的名字本身去找話說,比如名字中有“斌”字就說他“文武雙全”;有“富”字就說他是有錢人;“有“壽”字就說他會長命百歲等等。總之,盡量尋找接近點或引起他的好感,以便進一步交談。

詢問職業

通過詢問職業,也可尋找“共同語言”。比如對方是教師,我就說我們是同行;是其他知識分子,就說我們都是“老九”;是工人,就說他是“老大哥”,問他們的生產狀況、經濟效益、改革動向等;是農民,就問他家鄉變化、生產狀況;是商人,就談物價、稅利,現在生意不大好做吧?是大中學生,就問其學習情況、該校畢業分配或升學狀況等。總之,隻要想法接上“話把”,就可天南地北地“侃”下去。

談論誌趣

談論誌趣很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鳴。你見對方帶有一件樂器或一本歌本,就問“您很喜歡音樂嗎?”然後和他談音樂、樂器或歌星等;對方帶有畫板、畫夾之類,就可和他談繪畫或和繪畫有關的問題;如對方正拿著一本書,你看清或問明是什麼書後,從“您愛好文學(或詩歌)?”之類的話題人手。若對方是學生、記者、作家、文藝工作者、科技人員等,那談論誌趣就更有話說了。雖然上述各方麵你不一定都內行或熟悉,但可以抱著請教或詢問的態度。記住,你真正的目的隻是尋找交談的“突破口”,隻要一“交上火”,你隨時都可找機會轉移話題。

察顏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