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迂回,靠曲線取勝
遭到圍攻,如果對方勢力比較強大,問題不可以正麵解決時則可以采取迂回的策略,先退一步的方法,再尋求進兩步,最終戰勝對方。某化肥廠因為同原材料供應單位的關係沒有處理好,被迫停產,由此而導致原來簽定的尿素供應合同不能兌現。當時正值秋種前的銷售旺季。早晨,一大群上門催貨的客戶把剛來上班的供銷科長圍在中心。供銷科長在一片類似於“大忙時節供不上貨,影響農時,是坑害農民”、“不講信用”、“對客戶不負責任”等等責難聲中四麵受敵。因為本身理虧,不宜正麵和人家理論,供銷科長耐著性子聽完對方責難之後,他以一種很認真的態度對眾人說:“諸位,先求你們消消氣,作為廠家有誰不想盡量滿足你們的要求,多增加廠裏的經濟效益呢?你們上街去逛逛,讓我到各個倉庫再去查查,看看是否可以給你們籌集出一些來。中午我請客,到時再把具體情況報告你們。”這些客戶看到即使把這位科長困住也不能解決問題,就自動地散開,讓他去了。中午飯桌上,他手舉酒杯先向大家道歉,接著說:“經查詢,庫存的那部分尿素已於昨天晚上經廠長同意,被一個遠方的客戶運走了。”並請廠長和他一起向客戶表示歉意,並明確表示:隻要一開機,保證首先滿足在座的各位。這些有怨氣的客戶此時感到再多話已不合時宜了,何況以後還要共事呢?於是就順著廠長給的台階下來了。這次突圍,看上去是先退了一步,實際上隻是暫時的回避,從根本上說沒有向對方就範,但他讓氣勢正盛的對方把衝動的感情先冷卻一下,處理起來自然要容易得多了。
可見,身陷重圍並不可怕,怕的是自己先亂了陣腳,而給對方以可乘之機。隻要你沉著應對,運用以上方法,定能突破重圍。
麵對嘲笑,坦然釋懷
在社交活動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心地狹隘,不顧及別人情麵的人,他們可能會在你偶然犯錯誤或者失態的情況下嘲笑你的不甚或者失誤,從而起到使你難堪的境地,那麼往往這個時候我們都會顯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那麼以下有幾個好辦法,能幫助你解脫困境,找回自信。
以牙還牙法
假如嘲笑者是蓄意挑釁,拿人的生理缺陷尋開心,汙辱人格,這時被嘲笑者不必客氣,應以嘲對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有強烈刺激性的語言給他們以教訓,使對方“啞吧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比如:俄國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皮膚生得較黑,偏偏又喜歡穿黑衣服。一天他遇到兩個穿得花裏胡哨的公子哥兒,有一個見到了克雷洛夫,就對他的同伴說:“看啊,飄來了一朵烏雲!”克雷泊夫應聲答道:“怪不得青蛙高興得叫了。”在這裏,作家如法炮製,接過石頭打人,教訓了對方。
再如,英國作家蕭伯納長得很瘦很高。一次宴會上,一個腦滿腸肥的資本家譏笑他說:“啊,蕭伯納先生,一見到您,我就知道世界上現在正鬧饑荒。”蕭伯納立刻答道:“嗯,先生,我見到您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饑荒的原因。”蕭伯納的回擊不但及時,而且有力,恰到好處地把窘迫還給了對方。對於他人有意侮辱人格的嘲笑如此進行自衛還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可以收到一招製勝的效果。
隱含鋒芒法
當嘲笑是出於無知或輕浮時,也可以不直接進行反擊,而是通過說明事實真相的方式,心平氣和地給對方的失禮行為以教訓。這種方式看似平常,卻包含了強有力的鋒芒,既有很強的教訓作用,又能顯示說者的風度雅量。比如,20世紀50年代時,周恩來總理接見一位美國記者,這個記者看到周總理桌上有一支美國派克鋼筆,便以嘲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人,為何還要用我國的鋼筆呢?”周總理聽了,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話就長了。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至此,美國記者已是如鯁在喉,滿臉窘迫了。
再如,美國著名律師維特被選為議員後,他穿著鄉下人的服裝從農莊到了波士頓。當他在一家旅館客廳裏休息時,聽到一群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在議論他:“啊,來了一個地道的鄉巴佬,我們逗逗他。”於是就把他圍起來向他提出一些怪問題,嘲弄他。維特站起來,正色地說:“你們僅僅從我的衣著看我,就不免看錯了人,以為我是鄉巴佬,而我呢,因為同樣的原因,還以為你們是紳士淑女,其時,我們都錯了。”這一句帶刺的話,揭露了對方“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為人,使嘲弄者受到了嘲笑,同時也提醒他們不要犯以衣帽取人的世俗錯誤,給他們以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