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社交中如何交友(5)(3 / 3)

……

在實踐中,無論與何人交際交往,“言詞策略”都遠勝過“童言無忌”。雖然,在知心朋友中,可以“直言”在工作夥伴搭檔中,可以“實言”;在壞人麵前也可“誠言”;在競爭對手麵前,也許有時要“鋒言”;在壞人或罪犯麵前,要多用“謊言”……可是,為了人際關係的維護或深入發展,為了保護自己,使自己處在主動的地位,言詞策略能使你說話留有餘地,不失為有力、便利的實用工具。掌握了良好的言詞策略,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快速親和”的高手,擁有好人緣。

交友要公而忘私

人類不能離群索居。在共同生活的社會中,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各式各樣的人、事、物。如果想使大家活得更好,就不能有自私自利的行為。自私自利都是以損害公共利益,損害他人利益來壯大自己,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點燃別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雞蛋”這句英國俗話形象地刻畫出自私自利的人的醜態。

培根在《論自私》一文中以螞蟻比喻人,對自私者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嘲弄。他說:“螞蟻這種小動物替自己打算是很精明的,但對於一座花園,它卻是一種很有害的生物。自私的人如同螞蟻,不過他們所危害的是社會。”通常,自私自利的人都是貪汙、挪用或盜竊等手段把公共的或者別人的財產侵吞為自己的財產,這樣的人,其靈魂是卑鄙的、汙濁的。是沒有人願意與自私的人為伍的,所以,做一個不自私的人是擁有好人緣的關鍵。

托爾斯泰伯爵和他妻子本應該是最幸福的。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他的兩部名著《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在人類的文學寶庫中永遠光芒四射。他們擁有財富、社會地位和孩子們。他們雙雙下跪,祈求上帝使他們的幸福長存。後來,驚人的變化發生了。托爾斯泰漸漸地為寫出來的巨著感到慚愧,此後全力撰寫呼籲和平,製止戰爭和消除貧困的小冊子。他放棄了全部財產,過著清貧的生活。

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活是一場悲劇,而原因就是婚姻。他的妻子喜愛奢華,而他鄙視排場。她追求社交界的名聲和讚譽,這些絲毫不能引起托爾斯泰的興趣。她渴望金錢和財產,但他卻認為財富與私產是一種罪惡。當他違背了她的意誌時,她就歇斯底裏地發作,把裝著鴉片的小瓶子湊到嘴邊,在地板上打滾,發誓要自殺,還說要跳井自盡。

他們剛剛結婚時是譽滿遐邇,幸福美滿的。可是48年後,托爾斯泰甚至連看妻子一眼都忍受不了。一天晚上,老態龍鍾的、心靈破碎的妻子跪在丈夫麵前,懇求他為她大聲朗讀他日記裏那些從前愛情的精彩段落。那是50年前他在日記中寫下的關於她的片段。當托爾斯泰重讀這些幸福美好的時光記錄時,兩人都失聲痛苦,他們清楚地意識到,那甜蜜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終於,82歲的托爾斯泰再也忍受不了家中的不幸,於1910年10月的一個飄著雪花的夜晚離開了自己的妻子,逃入黑夜的寒冷之中。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去什麼地方。11天之後,他在一個火車站上死於肺炎。他臨終前最後的要求是:不許妻子前來看他。

後來,托爾斯泰這段婚姻的悲劇一經曝光,人們為他惋惜,也對他的妻子進行了譴責。有文章稱她是卑鄙和愚昧的女人。這就是托爾斯泰伯爵夫人隻顧自己、不顧丈夫的自私自利行為所付出的代價。

說白了,自私自利的行為都是貪婪所致。現在,由於物質的開發日新月異,物質的享受大大提高。多少人崇尚享受,追求物質生活,物欲無法獲得滿足就起貪念,搶劫、偷盜、綁架,種種惡性層出不窮。貪婪,是罪惡之源。貪婪,能讓人忘記一切,甚至自己的人格。

欲望是無止境的,在滿足欲望的同時,也會相對地迷失自我,而產生一種錯覺,錯以為財富和地位就代表了自己,可是當所有的一切都失去時,精神就會張皇失措,無所依靠。

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比例,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兩種財富都沒有的人,無疑是十分悲慘的。有大量物質財富而沒有精神財富的人,也會十分痛苦。最好的境況是有能夠滿足溫飽的物質財富,有能夠覆蓋天下的精神財富。但是,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太少了。自私自利的貪婪現象太多了。一切損公肥私的自私自利者都是卑鄙的,無論在什麼社會什麼國家,都會受到社會的譴責,公眾的鄙視。因此,多一些奉獻與熱情,少一些失敗與自私,這樣做才會擁有好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