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的親和力
凡是與人打交道的事情,都需要有一種“快速親和”的能力。如果不能利用各種社交場合“快速親和”,你的一生就不可能有很多的朋友,更不能擁有好人緣,生活的圈子就會很狹窄。缺乏親和能力的人,會從他(她)們的各種言行舉止中表現出來。例如,冷漠戒備的表情、傲慢自恃的姿態、敵意攻擊的語言、怪僻生硬的態度、還有挑剔苛求的目光等等,都會使人產生別扭、反感、逃避、甚至恐懼的心理,別人隻有敬而遠之,或是逃之天天,怎麼可能與之成為朋友呢?
快速親和是為了適應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快節奏現代生活的需要。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千變萬化,要隨時準備接受新的人和事。要想在人群中學會快速親和,起碼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了解別人的心理需要,盡量做到雪中送炭。例如,有時你借了一點錢給別人,或是幫人修好自行車解決一個小困難,就能夠結識幾個好朋友。
2.要善於掌握時機,看“眼色”。如,你不要偏偏中午休息時間去談工作;不要在別人痛苦的時候你卻視若不見,照常歡笑歌唱。要做一個體貼他人、招人喜歡的人。
3.要細心體察他人情感,有個“機靈勁兒”。說讓大家高興的話,會用幽默智慧活躍氣氛,做一個別人不可替代的活躍分子。
4.要舍得主動出力,做群體需要的事。還要解決別人舍不得花力氣去解決的難題,做一個大家需要的人。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際的主要工具,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睿智,也可說是一種心理戰術的武器,是實現快速親和的重要手段。
談吐得體,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有的放矢,要考慮當時的情境、對方的心理狀態和實際要求,考慮應說哪些話、怎樣說對方才能接受。
3.要注意有時隻需要你用副詞語言,如語氣詞之類或者體態語言反饋,有時僅要你聽,那你就要用“沉默是金”的原則。
4.要自信,你要做個說話講分寸的人,控製自己的舌頭,不意氣用事,不爭強好勝,這樣就可以使人際交往變得容易。
“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句話不可理解為僅是圓滑。有時你麵對的是不知底細的人。所以,說話要留餘地,還要有保守個人隱私或是商業秘密的強烈意識。表麵看來似乎有點粗俗,細想一想不無道理,因為有些話不是對什麼人都能夠說的,表達有度和言詞得體是一種重要的社會適應能力。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因言詞不當或出言過直,以至與談話對象之間出現尷尬甚至不愉快的局麵。改變這種局麵的辦法就是要運用“言詞策略”。這些言詞策略常常會使我們獲得意想不到的東西,帶來愉快和幸福,或使人際交往轉敗為勝,成為贏家。
言詞策略也如“兵法”一樣,在三十六計中可以找到它的根據。所謂言詞策略,即從善意出發,即使是“對手”,對不同觀點的人、事、物作出平和而不產生刺激效果的評述。生活當中所有非原則性問題,甚至是某些重大原則的問題,都盡可能運用言詞策略。其效果既可消除敵意,促進尊重,又能使人與人之間充滿友好氣氛,還可以改善家庭環境、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對促進一些問題的解決也是非常有益的。
言詞策略的技巧有許多,以下選出十種以供參考。
1.避開正麵回答敏感問題,從側麵委婉地說看法的“避重就輕法”。
2.不直接說短論長而是以稱讚業績的方法隱含批評的“褒中藏貶法”。
3.對非原則問題引起的爭論可以含糊其詞的“減弱鋒芒法”。
4.對周圍的人多褒揚不貶低的“揚長避短法”。
5.有明顯相悖的觀點、意見時,多找共同點,以期盡可能多共鳴的“求同存異法”。
6.在朋友之間、夫妻之間尤需高姿態、嚴己寬人的“責任獨攬法”。
7.當對對方的現狀不滿意時,可以鼓勵對方繼續努力,爭取達到理想境界的“婉言期待法”。
8.別人在爭論不休,而你已胸有成竹時,不外露鋒芒,而是啟發大家,讓別人說出來的“大智若愚法”。
9.當所論問題僵持不下時,你另開話題,引向對別的問題的關注以開闊思路的“聲東擊西法”。
10.在自己十分被動、尷尬時,引開話題、或自嘲以模糊別人對你注意的“金蟬脫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