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傾聽者
人們願意在談話的時候多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不喜歡那些滔滔不絕,卻對自己的談話內容漠不關心的人。那些自己講話不多,把大部分時間用來認真聆聽別人談話的人,更容易受到別人的歡迎。真正的談話高手,並不是因為具有雄辯的口才,而是具備聆聽他人談話的耐心。在與人交談的時候,認真聆聽,對對方的話題表示感興趣,實際上是對對方的莫大的尊重。隻顧自己說話,對別人談什麼漠不關心,無論你聽還是不聽,我隻管自己嘴巴快活,這是一種自私的表現。在出席群體會議的時候,人們往往容易犯急噪的毛病,沒等別人把話說完,就迫不及待地亮出自己的觀點,企圖引起別人的注意。事實上,在群體會議上話講得越多的人,是越容易被人忽視的。那些不輕易開口的人,常常願意虛心聽取別人的看法,他把大部分的時間用來比較、斟酌別人的觀點,這種人在關鍵時刻,一旦開口,就會吸引眾人的注意。由於給自己留有足夠的準備時間,所以他們的談話往往言簡意賅,切中要害,容易得到大家的重視。
小郝是一個普通的政府公務員,由於他掌握並運用了聆聽的藝術,因而成為該部門在兩年內連升兩級的惟一職員。小郝大學畢業以後,進入到他現在所在的這個政府部門,同許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他對部門中的各項工作有自己的獨特想法,他常常在群體會議上踴躍發言。但是後來他發現,那些經常發言的人幾乎都是一些在一個崗位上呆了很久的不被重視的老職員,而那些身居要職的人多數不願意講話,他們隻是在適當的時候才開口。小郝是個聰明的人,他不願意讓自己步那些長期得不到提升的老職員的後塵。他下決心改變自己,不再主動發言。開始的時候他感覺非常困難,每每看到別人熱烈討論,他就覺得自己喉嚨發癢,難以控製。當領導講話的時候,他又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坐立不安,但是他不能放棄,每當他自己內心有想多說話的衝動的時候,他就默默對自己說:“傻小子!難道你想在這個位置上呆一輩子不成?”每當領導講話他感覺困乏的時候,他又會在心裏偷偷提醒自己:“傻瓜!認真聽,他們的詞語雖然平淡,但也許涉及的問題卻很重要!”由於不斷地與自己搏鬥,小郝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領導與同事一致認為他謹慎、有頭腦。在接下來的兩年裏,他很快獲得兩次升遷。而那些“有觀點、有思想”的老職員們,卻依然是動了嘴皮子,動不了屁墊子。
講話是一門藝術,聆聽更是一門學問。熟練掌握聆聽的藝術,並善於運用這門藝術,有時比能言善辯更重要。你尊重別人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而聆聽的過程就是對講話者無言的尊重。但是聆聽並不是簡單的沉默,比如小郝在努力使自己少說話的同時,還為避免聽別人說話時的困乏下了不少工夫。有許多人不喜歡發言,但是並沒有因此而獲得成功,除了其他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是沒有認真地聆聽。精彩的聆聽是積極地聽,而不是無動於衷、消極地聽。每一個講話者都希望聽者對自己的話題和內容作出某種積極的反映,聰明的聆聽者,總是會使講話的人感到被認可,他通過眼神、頭部等細微的動作,乃至坐姿把自己對聽到的內容的感受和評價傳遞給講話者,你的感受是肯定還是否定都能使講話者感知。人們講話的時候,大多在用眼睛掃視聽眾的表情,如果你認為有那麼多的聽眾講話者很難注意到某一個人的細微反映那就錯了。其實人在講話的時候,大腦中樞神經處於高度的集中狀態,此時腦部幾乎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兩個興奮點上,一是語言的組織和發送,另一個就是視覺信息的吸收。在接受信息這方麵看,由於視覺信息成為主要的信息來源,所以在講話過程中,大腦中樞對視覺信息高度敏感,能觀察到每一個聽眾的細微表情和動作,並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