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如何在社交中調整好心態(5)(2 / 3)

不要隨便發怒

在社交場合中隨便發怒。會造成兩種不良的後果:

(1)對發怒的對象不友好,它會傷了和氣和感情,失去朋友、同事之間的友誼與信任。

(2)對發怒者不利,一方麵對本人的身體狀況產生不良的影響;另一方麵對發怒者的形象有不良的影響,人們會認為他缺乏修養,不宜深交。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適應環境,並求得環境的認可和接受,也是一種本能的表現,它在社會交往中主要表現為與朋友、同事友好相處,不發怒或不發脾氣,並從多方麵克製自己。

首先,遇事要冷靜思考。

其次,要多為對方著想,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從中找出自己的缺點。以便更好地修正自己的看法;此外,對人要平和禮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個性,都有著各自的生活習性和興趣愛好,都有著不受他人幹涉的生活領域。尊重他人,事實上也是在尊重自己。對人平和禮貌,可以表現自己的修養、風格和氣度,可以樹立起自己良好的威信,可以贏得更多朋友的信賴和尊重。

不要惡語傷人

惡語是指那些肮髒汙穢、奚落挖苦、刻薄侮辱的語言。這些語言和現代文明極不相稱,必須予以杜絕根除。

在社交活動中,為避免惡語出現,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從自身做起,避免惡語傷及他人。

二是臨時回避,給對方以冷靜思考的機會。有時,在對方脾氣一觸即發,可能會以惡語傷害自己時,最好回避,使對方找不到發泄對象,並逐步消火。這雖是對對方的一種“妥協”,但它可證明自身的修養,也給對方以冷靜思考的機會。這對雙方都很有利。

三是及時溝通,以消除彼此之間的矛盾。對有些人來講。惡語有時很難避免,這就要分析惡語的原因,最好的辦法,是在事情發生或有苗頭之後,雙方坐下來進行思想交流,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為指導原則,借以消除雙方的誤解或矛盾,避免惡語的再度出現。

不要飛短流長

人際交往,貴在一個“誠”字。那種在背後嘰嘰喳喳、飛短流長的做法,不僅會破壞同事之間的團結。傷害朋友之間的情誼,嚴重的甚至會釀戚社會的不安定,同時也反映出一個人的品格低下。因此,在社交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幹涉別人的隱私。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隱私,隻要它不違背社會法律和公眾道德,不損害他人利益和侵犯他人權利,這種隱私權理應得到尊重和保護。

(2)不要主觀臆斷,妄下結論。捕風捉影,無事生非。在人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其結果是攪亂了人們的視野,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損害了當事人的名譽。這是一種心理不健

康的表現。甚至是道德敗壞的表現。

(3)不要傳播不負責任的小道消息。小道消息是沒有經過證實的消息,它可能有一定事實,也可能毫無事實根據,但傳播者一般都對此不負責任地添枝加葉,以訛傳訛,越傳越離題,從而形成對人有攻擊性的“風波”或“新聞”。

(4)對朋友的過失不能幸災樂禍。當一個人在工作或生活中有一定的錯誤或誤入歧途時,作為朋友,不應熟視無睹,幸災樂禍,甚至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話資料,而應該善言相勸,指點迷津。幫助他迷途知返,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歐美的商人中,千百年來流傳著一條所謂“黃金法則”。據說這條法則威力無比,十分靈驗;遵循它,運用它,就可以建立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很容易獲得他人的理解與協助,逐步登上成功的高峰;無視它,違背它,人們就會陷於孤立、貧困和悲傷,甚至會造成世界性的悲劇。因此,許多人都把這條法則稱為“人類行為的偉大法則”、“一項永恒的法則”、“一股令人無法抗拒的力量”,是“金字塔的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