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樂公司於1919年誕生在美國紐約,專門從事百事可樂的生產和銷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百事可樂公司一直同舉世聞名的可口可樂公司進行著激烈而曠日持久的競爭,其經營範圍已延伸到海外,全球有36億人品嚐過百事可樂,足見百事可樂的知名度之高了。
雖然百事可樂在一段時間內取得好的成績,但他們始終不敢掉以輕心,生怕有一個閃失,就被可口可樂吞噬掉。因此,每一分每一秒,百事可樂都在關注著可口可樂的一舉一動,同時,積極尋找發展壯大的途徑。
唐納德·肯特二戰後進入百事可樂公司當了一名推銷員。業務熟悉之後,肯特發現盡管可口可樂已在市場上稱霸多時,但仍然有許多國家和地區還是“真空地帶”,尤其是在蘇聯,有百事可樂施展的廣大空間。因此,肯特一直在動腦筋,開發蘇聯市場。
機會終於來了。1959年美國博覽會在莫斯科召開。當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鬆與肯特的私人關係甚篤,肯特利用這種特殊的關係,請求尼克鬆在博覽會上想辦法讓蘇聯總理赫魯曉夫喝一杯百事可樂。也許尼克鬆事先同赫魯曉夫打過招呼,因此,在各國記者的鎂光燈麵前,赫魯曉夫手拿百事可樂瓶,做出一副非常滿意的表情,任記者拍照。此舉對於百事可樂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影響力最大的廣告,對於擴大百事可樂在蘇聯市場的銷售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百事可樂終於在蘇聯站住了腳。事業上的成功使肯特脫穎而出,不久肯特就任百事可樂公司海外副經理,5年以後,他又升為經理。
1964年,尼克鬆在大選中敗給肯尼迪。肯特便邀請尼克鬆為百事可樂的產品代言人,以年薪10萬美元聘請尼克鬆周遊列國,積極銷售百事可樂。憑借尼克鬆的名人效應,百事可樂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量直線上升,成了可口可樂最大的競爭對手。肯特因此以卓越的成就升為百事可樂公司的總經理。
在尼克鬆就任美國總統之後,為回報當初肯特的照顧,任命肯特為自己的經濟政策顧問。這不僅使肯特身價倍增,而且使他取得了在國際市場上與可口可樂競爭更有利的條件。
百事可樂之所以能從籍貫無名到與可口可樂平分天下,就因為在競爭中從不輕視對手,不自高自大,始終壯大自己的力量。
時時刻刻都重視對手,是百事可樂成功的重要因素。
不要和老鼠比賽
有一次,一隻鼬鼠向獅子挑戰,要同他決一雌雄。獅子果斷地拒絕了。“怎麼,”鼬鼠說,“你害怕嗎?”“非常害怕,”獅子說,“如果答應你,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後所有的動物都會恥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和老鼠比賽的麻煩在於,即使贏了,你仍然是一隻老鼠。”對於低層次的交往和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顧的。
在競爭中尤其如此。你如果與一個不是同一重量級的人爭執不休,就會浪費自己的很多資源,降低人們對你的期望,並無意中提升了對方的影響。
同樣地,一個人對瑣事的興趣越大,對大事的興趣就會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問題,人們就越關心瑣事。
這就如同下棋一樣,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會很輕鬆,你也很容易獲勝,但永遠長不了棋藝,而且這樣的棋下多了,棋藝會越來越差,所以好棋手寧可少下棋,也盡量不和不如自己的對手較量。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最佳途徑是找個能力強的人做對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他認為,應敢於和高手“試比高”。當他在鄉鎮小店裏自學時,就敢於對大數學家蘇家駒的理論提出質疑。正是“班門弄斧”的可貴精神,使他提早闖進了數學王國的神秘宮殿。
物理學家伽利略年輕的時候,就向先師亞裏士多德發出挑戰。他提出的“如果毫無磨擦,運動著的物體便會永遠運動下去”這一大膽的設想,後經牛頓實驗證明,發展成了力學第一定律。
愛因斯坦在牛頓力學取得輝煌成就、成為物理學界的絕對權威時,卻提出相對論的設想,認為牛頓力學隻是大千世界中物體處於宏觀低速運動中才適用的規律,愛因斯坦的這個見解,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