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君聽罷,感歎說:“給的東西不在乎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深淺,卻在於你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一杯羊羹亡了國,卻因一盤食物得到兩位勇士。”
這則典故說明朋友的自尊傷害不得。現在的人,越來越強調個性,好勝心極強,常常把事做“絕”,表明自己的正確或勝利才罷手,如此,就會傷害感情。在一些小事小節上,你大可讓朋友“贏”上一把、高興高興,照顧照顧友人的自尊,這也是一個獲得多方麵好感的機會。
要想重視友人的自尊心,必須先抑製自己的好勝心。越是神吹大侃,旁若無人地使自己出盡風頭,一味地過把癮,不僅得不到友情,反而傷了友人的自尊心。
一位先生在閑暇時找朋友聯絡聯絡感情,兩人對弈。一上手,他就對朋友猛攻猛殺,搞得朋友顧前難顧後,十分緊張。而且,他自以為棋術高超,故意露了一個破綻,朋友發現,立即進攻,不想他使出殺著,還得意地說“你死定了”。把朋友弄得灰頭土臉,朋友自然不大高興。此後,這位先生再去找朋友,人家就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再不肯與他下棋,他卻始終不明白為什麼。
本來是一場輕鬆、愉快的友誼賽,卻搞得緊張不堪,贏了棋,卻失去了朋友。可見要交朋友,就要寬心待人,必須抑製自己的好勝心。
沒有尊重就沒有友誼,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們沒有理由要求朋友這樣做那樣做,因為有時我們自己也不曾去做。倘若朋友在有些方麵存在缺陷,我們沒必要用傲慢和汙蔑去代替可貴的“尊重”。我們務必時刻記住這一點:自己有可能有些地方還存在缺陷,存在不足,如果朋友用我對待他的行為來對待我,我又會怎麼樣呢?
如果我們去尊重朋友,朋友反過來也尊重你,那麼,生活中的許多不快、怨恨、糾葛,都將被掃進曆史的垃圾箱。
退一步海闊天空
有一個寓言故事:野狼和獅子同時發現了羚羊,它們商量好一起追捕那隻羚羊。它們合作良好,當野狼把羚羊撲倒,獅子便上前一口把羚羊咬死。但這時獅子起了貪心,不想和野狼平分這份獵物,於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拚命抵抗,後來它雖然被獅子咬死,但獅子也深受重傷,無法享受美味。
試想一下,如果獅子不如此貪心,而與野狼共同分享那隻羚羊,豈不皆大歡喜?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遊戲規則!
我們常說,人生如戰場,但人生到底還不是戰場。戰場上敵對雙方不消滅敵人就會被敵人消滅。而人生賽場不一定如此,為什麼非得爭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呢?
大自然中弱肉強食的現象較為普遍,這是出於它們生存的需要。但人類社會不是動物界。個人和個人之間,團體和個體之間的依存關係相當緊密,除了競賽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遊戲對自己都是不利的。
唐代大將郭子儀、李光弼二人原本在節度使史思順手下聽差,但二人長期不和,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史思順外調,郭子儀因才華出眾而被任命為節度使,李光弼擔心郭子儀公報私仇,欲帶兵逃走,但又有點猶豫不決。當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時,唐玄宗命郭子儀領兵討伐。身為大將,此時正是報效祖國的時刻,李光弼找到郭子儀說:“我們雖共事一君,但形同仇敵,如今你大權在握,我是死是活,你看著辦吧!但懇請放過我的妻兒。”
營帳裏的氣氛頓時凝固起來,眾多將領不知所措。在這種情形下,如果郭子儀感情用事,後果不堪設想。但郭子儀畢竟具有大將風度,他握住李光弼的手,眼含熱淚地說:“國難當頭,皇上不理朝政,作為臣子,我們怎能以私人恩怨為重,而置國家安危存亡於不顧呢?”說完倒地便拜。
李光弼被郭子儀的誠心所感動,他在戰鬥中積極出謀劃策,打敗了叛軍。郭子儀推薦李光弼當上了節度使。後來,李光弼的權力也日益增大,與郭子儀同居將相之職,二人之間沒有半點猜忌之心。
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它不僅因為郭子儀虛懷能容,寬廣能恕,更因為誠心感動人而獲得雙贏。就像廉頗與藺相如的關係一樣,郭子儀與李光弼的友誼也成為了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