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國著名女作家,出生於英國北部約克郡的豪渥斯,父親是當地聖公會的一個窮牧師,母親是家庭主婦。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1821年,她5歲時母親便患癌症去世,父親收入菲薄,全家人的生活艱苦而淒涼。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兩個姐姐、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國文學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稱。
成書時間:1847年
類別:長篇小說
經典欣賞
第三十七章(節選)
門慢慢地開了。薄暮中一個人影走了出來,站在台階上。一個沒有戴帽子的男人。他伸出手仿佛要感覺一下是不是在下雨。盡管已是黃昏,我還是認出他來了——那不是別人,恰恰就是我的主人,愛德華·費爾法克斯·羅切斯特。
我停住腳步,幾乎屏住了呼吸,站立著看他——仔細打量他,而不讓他看見,嗬,他看不見我。這次突然相遇,巨大的喜悅已被痛苦所製約。我毫不費力地壓住了我的嗓音,免得喊出聲來,控製了我的腳步,免得急乎乎衝上前去。
他的外形依然像往昔那麼健壯,腰背依然筆直、頭發依然烏黑。他的麵容沒有改變和消瘦。任何哀傷都不可能在一年之內消蝕他強勁的力量,或是摧毀他蓬勃的青春。但在他的麵部表情上看到了變化。他看上去絕望而深沉——令我想起受到虐待和身陷囹圄的野獸和鳥類,在惱怒痛苦之時,走近它是很危險的。一隻籠中的鷹,被殘酷地去了金色的雙眼,看上去也許就像這位失明的參孫。
內容導讀
《簡·愛》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主人公簡·愛出生後不久父母雙亡,在冷酷的舅母家受到百般虐待後被送到羅伍德慈善學校。在那裏,校長和學監不斷地虐待孤女。6年後,簡·愛畢業,在那裏任教2年,此後應聘到桑費爾德莊園當家庭教師。麵對既無姿色,又無財產的簡·愛,男主人羅切斯特表麵表現得極為傲慢,但內心卻十分欣賞簡·愛不凡的氣質。不久兩人互吐真情,傾心相愛。直到在教堂舉行婚禮時,簡·愛才知道羅切斯特是有婦之夫,他的妻子患了可怕的精神病,被關在莊園樓頂的密室裏。絕望中,簡·愛從桑費爾德出走,後來被聖·約翰一家所救,並在他們的幫助下當了鄉村教師。簡·愛仍懷戀著羅切斯特,她拒絕了約翰的求愛,她的心靈依然感受到羅切斯特的召喚,當她回到桑費爾德莊園時,已是一片廢墟。羅切斯特瘋了的妻子焚燒了莊園,並在大火中喪生,羅切斯特也因此喪失了財產,並且雙目失明。可是簡·愛仍然同他結了婚。
這部現實主義小說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夏洛蒂塑造了一位貌不出眾,但有著火熱激情和不屈不撓的性格的女性形象。她出身貧寒,卻有著勇敢、正直、堅強的性格。在慈善學校,麵對挨打、受餓和罰站示眾,她總是倔強地昂起頭來,不肯讓淚水湧出眼眶。當家庭教師期間,在剛毅、傲慢而富有的大地主羅切斯特麵前,她表現得不卑不亢;當她了解了羅切斯特平時的怪癖和玩世不恭是由於深沉的內心痛苦和憤世嫉俗所致時,她對羅切斯特逐步由好感發展到愛慕,此時她又能衝破年齡、社會地位和傳統觀念束縛,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真正的愛情。
《簡·愛》采用自敘和回憶的形式,讓主人公直接向讀者講述童年的苦難、慈善學校的冷酷,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小說心理描寫細致,抒情氣息濃鬱,感情跌宕起伏,語言簡樸生動,景物描寫具有地方色彩。
在寫作風格上,夏洛蒂也獨樹一幟。她文筆簡潔而傳神,質樸而不呆滯,加之第一人稱的敘述語言,使得小說貼近讀者、貼近現實。同時,小說又體現了歐洲浪漫主義文學傳統的特點,顯示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詩人的氣質。作者在敘述中自然地使用了夢境、幻覺、象征和預感、隱喻等手法,使小說的“自然”境界撲朔迷離,情節扣人心弦。
可以說,作者在小說中不僅為純潔的愛情唱出了最美的讚歌,對階層觀念、平等意識等作了大膽的拓解,且對當時的宗教思想也作出了反叛的詮釋。這也正是《簡·愛》超越一般愛情小說並能流芳百世的原因所在。
在當今世界文壇中,有人批評這部小說缺乏對社會現實更理智而深刻的分析,在對瘋女人的描寫中,過多地追求“哥特式小說”的神秘氣氛而減弱了表現現實的真實性。小說中所表現的這些局限性的成因很複雜,有的是受作者本人的閱曆所限(她隻活了39歲),有的是因作品本身形式的特點而定,而有的則是由於曆史的局限性所致。然而,100多年來,《簡·愛》在讀者心目中依然是影響不衰,作家、評論家對它的熱情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