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大師卡耐基通過他數十年的經驗,為我們總結了上述這條客觀規律。他講述了這方麵的一次經曆:
“二戰剛結束後,我擔任羅斯福先生的私人經紀人。有一天晚上我參加了一次為推崇他而舉行的宴會。宴席中,坐在我右麵的先生講了一段幽默故事,並引用了一個成語,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位健談的先生提到,他所引征的這句話出自《聖經》。他錯了。我很肯定地知道出處,一點疑問也沒有。為了表現自我,我多事地糾正了他。他立即予以回擊,反唇相譏道:“什麼?出自《莎土比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句話出自《聖經》。’“此時,我的老朋友法蘭克·葛孟在我左邊。他拜讀莎翁的作品已多年了。於是我們都同意向他請教。葛孟聽了問題後,突然在桌下踢了我一下,然後對我說:‘戴爾,你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這句話出自《聖經》。’“那晚在回家的路上,我氣哼哼地對法蘭克說:‘法蘭克,你明知道那句話是出自《莎士比亞》的!’“‘是的,當然’,他回答道,《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明他錯了呢?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為什麼不給他點麵子呢?他並沒有征詢你的意見嘛。你應該永遠避免跟人家抬杠。”在回去的路上,葛孟說卡耐基因小失大,爭一個成語,丟下了人際交往的主題,破壞了氣氛,這是得不償失。他又說:“真正贏得優勢、取得勝利的方法決不是這種爭論,這樣的駁論有時能獲得優越感,但是卻永遠得不到好感。”
卡耐基通過他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了人際交往的主題,在大與小、主要與次要的問題上,一定不能棄大保小,而應該舍車保帥。不要因為愛麵子,就在公眾場合表現出自己有多大能耐,去逞強好勝。
《聰明推銷術》一書介紹了一位西方小夥子後來成為一個著名的推銷員的故事。這個愛爾蘭小夥子叫歐哈瑞,年輕時酷愛跟別人抬杠,當過汽車司機,後來改行推銷卡車。其實推銷員這個職業根本不適合他這個愛抬杠的。客戶挑剔他的車子,他就會漲紅臉大聲強辯。歐哈瑞承認,那時候他在嘴上贏得不少辯論,但這對他自己的工作卻毫無用處,他一輛卡車也推銷不出去。漸漸地,他意識到自己的弱點,就從各個方麵反省自己,改變自己。他開始懂得克製自己,避免跟客戶發生口角。現在,歐哈瑞是紐約懷德汽車公司的明星推銷員。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歐哈瑞這樣說:“如果我現在走進顧客的辦公室,而對方說:‘什麼?懷德卡車,不好!我要的是何賽的卡車。懷德的卡車送給我都不要。’“我會說:‘老兄,何賽的卡車確實好!買他們的卡車絕對錯不了。’
“這樣他就無話可說了。沒有抬杠的餘地。如果他說何賽的卡車最好,我說沒錯,他隻有住口了。他總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後還說上一下午‘何賽的車子最好’吧!當我們不再談何賽的車子後,我便開始介紹懷德卡車了。
“當年若是聽到他那種話,我早就氣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了。我會開始挑何賽卡車的毛病,我批評別的車子不好,對方就說好,愈辯之下對方就愈喜歡我對手的貨物。”
就這樣,歐哈瑞成功地運用了舍車保帥的策略,盡管對方在口舌上占了上風,但是,他卻在推銷卡車上取得了勝利。
不管是卡耐基的尷尬,還是歐哈瑞的好勝,最終都應了本傑明·富蘭克林的那句話:“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隻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因此,作為一名人際關係學者,你自己應該衡量一下:你是寧願要那一種字麵上的、表麵上的勝利呢,還是要別人對你的好感呢?在人際交往的激烈角逐中,你爭論得可能有理,但要想改變別人的主意,你就錯得使你一切都徒勞了,靠辯論是不可能讓無知的人服氣的,而這無知的人在我們身邊卻有很多很多。
所以讓我們的顧客們和交際對象在瑣碎的爭論上贏過我們,他們就會感到高興,就會願意和我們打交道。《拿破侖私生活拾遺》一書中記述道,拿破侖和約瑟芬打桌球時,曾說:“雖然我的技術不錯,但我總是讓她贏,這樣她就非常高興。”當然,拿破侖之所以這樣做,也飽含著對愛人的深情厚意,但即使我們對自己的對手毫無感情或素不相識,也最好能做到勿逞一時口舌之能!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林肯的一段話中得到正確結論。林肯有一次斥責一位和同事發生激烈爭吵的軍官,他說:“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肯在私人爭執上耗費時間。爭執的後果不是他所能承擔得起的,而後果卻包括了發脾氣、失卻了自製。要在跟別人擁有相等權利的事物上多讓步一點。與其跟狗爭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先讓它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被咬的傷。”有一句話說得好:“當兩個夥伴意見總是相同的時候,其中之一就已沒有價值了。”而如果有些地方你沒有想到,而你在交際中的夥伴卻能幫你提出來,你就應該衷心感謝。不同的意見是避免重大錯誤的最好方法,這也正好體現出交際中你與同伴各取所長、揚長避短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