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年女性雙頜前突患者種植支抗矯治後鼻唇頦協調性分析(2 / 3)

1.2 材料

助攻式鈦合金種植支抗釘:直徑1.5mm,長度8mm(西安中邦公司)。MBT直絲弓托槽0.022"×0.028"英寸槽溝(3M Gemini公司,美國),0.019"×0.025"不鏽鋼絲(Ormco公司,美國)彈性鏈圈,鎳鈦拉簧。

1.3 治療過程

患者均在拔除上頜第一前磨牙後,常規排齊整平牙列,上頜第一磨牙粘結齶側橫齶杆加強支抗,防止上頜第一磨牙間的牙弓寬度變窄。選用西安中邦公司產種植支抗釘,規格:1.5mm×8mm。局部麻醉作用下,稍分離牙齦,於上下頜第二前磨牙與第一磨牙之間頰側,膜齦聯合處,在上頜與牙長軸呈45°,在下頜骨表麵呈15°,植入種植支抗釘。1個月後在側切牙與尖牙之間放置牽引鉤,使用橡皮鏈或拉簧(力值為150~200g)加力,此後每月複診加力,直至間隙關閉。在此過程中,關閉間隙弓絲為0.019"×0.025"不鏽鋼絲,為控根移動,部分病例使用適當搖椅弓。最後精細調整後結束矯治Hawley 保持器進行保持。

1.4 治療前後拍攝X線頭顱側位定位片,由同一醫生在一段連續的時間進行定點、描繪、測量X線頭影測量分析。

1.4.1硬組織測量項目:①SNA角:蝶鞍點-鼻根點-上牙槽 座點角;②SNB角:蝶鞍點-鼻根點-下牙槽座點角;③ANB角:上牙槽座點-鼻根點-下牙槽座點角;④U1-SN:上、中切 牙長軸與SN平麵相交的下內角;⑤L1-MP:下、中切牙長軸與下頜平麵相交之上內角。

1.4.2軟組織標誌線及測量項目:①鼻唇角 (NLA):鼻下點與鼻小柱點連線和鼻下點與上唇突點連線的前交角,代表上唇與鼻底的位置關係;②上唇厚(UL-U1):上唇突點至上、中切牙唇麵的距離;③下唇厚(LL-L1):下唇突點至下、中切牙唇麵的距離;E線:從鼻尖點至軟組織頦前點聯想的審美平麵;④上唇突距(UL-E線):上唇突點至E線的垂直距離,代表上唇突度;⑤下唇突距(LL-E線):下唇突點至E線的垂直距離,代表下唇突度;⑥頦溝傾角(Pg’B’-FH): 頦唇溝點B'與軟組織頦前點Pog'連線與 FH 平麵相交所成的下後角;⑦頦軟組織厚度(Pog- Pog'):頦前點Pog點與軟組織頦前點Pog'點的水平距離;⑧頦唇溝深度:頦唇溝點到下唇突點和軟組織頦前點連線(Li-Pog')的距離。

1.5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經方差齊性檢驗, 用配對t檢驗分析矯治前、後的變化,P

2 結果

15例患者矯治結束後,前牙覆牙合,覆蓋基本正常,磨牙關係為中性,上下唇明顯內收,矯治後患者鼻唇頦協調性改善,側貌線條趨於柔和。

本研究中病例矯治後上下前牙有明顯內收,隨之相應的上下唇的突度減小,鼻唇角增大,上下唇厚度增加,相對於E線的突距減小,頦溝傾角和頦厚在治療後明顯增大和增厚,頦唇溝深度加深,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對於臨床上尋求就診的成人雙頜前突的患者,我們應著力於改善患者的前突麵型和唇閉合功能,建立良好的咬合關係及協調的鼻唇頦關係。基於成人社會活動和對美觀的需求的因素,減數4個第一前磨牙配合種植支抗成為目前常用的治療手段。傳統正畸治療比較關注是否達到中性咬合關係這個目標,在現代隨著觀念的轉變,是否能獲得協調美觀的軟組織側貌同樣重要。目前,臨床正畸門診中,成人女性患者增多,那麼在成人女性雙頜前突的患者的矯治中,如何獲得協調的鼻唇頦側貌是一個重要的命題。

3.1 頜骨的變化

SNA、SNB、ANB角在治療後均無明顯變化,而U1-SN、L1-MP角在治療後明顯減小,與國內倪密等[1]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由於已過生長發育期,即使是使用種植支抗內收前牙並不能使成人的頜骨產生根本性的改變,隻能引起上下頜骨的輕微變化。矯治後主要的變化來自於牙性改變,拔牙矯治隻是單純靠前牙的內收的掩飾性治療來改善麵型。但是在本研究中病例均為安氏I 類雙頜前突患者,故在矯治中我們基本上是維持了磨牙的位置,並未使用種植支抗對上下磨牙作特別的壓低等幹預治療,所以對於矯治中骨麵型是否會隨著矯治的變化出現不同的結果我們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3.2 鼻部的變化

治療後鼻唇角增大10.51°±1.80°,與治療前有顯著差異。國內外[2-3]普遍認為,對於成人內收上下切牙可以有效地使上下唇內收,同時隨著上唇的內收,鼻唇角、頦唇角會顯著增大,從而改善鼻唇頦的關係,改善患者的麵型。但是隨著種植支抗下上前牙的內收,上頜前牙會趨於直立,為避免根尖在移動中超出牙槽骨,也為了避免過度直立使鼻孔出現外翻,對於在內收後期上前牙出現過於直立的患者,上頜弓絲需要加入適當搖椅或加正轉矩進行控製。

3.3 唇部的變化

上唇厚UL-U1、下唇厚LL-L1在治療後厚度增加,上唇突距UL-E、下唇突距LL-E在治療後減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發現隨著前牙的內收,上下唇厚度增加,由於上下唇肌肉緊張鬆解,原有的唇紅外翻消失,視覺效果上產生上下變薄而線條更加柔和。Weinstein [4]研究後認為,唇部軟組織是相對不可壓縮的組織,唇形態因牙齒移動或骨移動而發生的形態變化主要表現為軟組織的再次分布,而不是單純的突度減小。R.Christian Solem[5]通過對亞洲成年雙頜前突患者治療前後軟硬組織的CBCT三維掃描後,發現該類病例拔牙矯治後:上唇的內收集中在兩側鼻唇溝界內組織,下唇的內收集中在中線位置,向兩邊減小,越靠近頦前點軟組織的重新分布越明顯;矯治後唇部軟組織緊張鬆解形成了新的平衡。另一方麵,在本研究中,針對部分鼻部高挺的患者我們並沒有過分追求前牙內收,在內收結束時選擇稍豐滿的唇部。毫無疑問,直麵型一直是正畸醫生追求的目標,但是隨著時代和觀念的轉變,對於鼻部高挺的成年女性患者,稍豐滿的唇部使側貌線條更加協調。祖青等[6]通過觀察分析中國美貌女性頦部軟組織側貌的形態比例特征及相關性。結果表明,豐滿的唇部和略微前突的頦部可使美貌女性的側貌顯得更加柔和。另外,年齡的增加肌肉的鬆弛,稍豐滿的唇部有利於支撐麵部而不顯過分衰老,有利於長期效果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