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探幽訪勝排解鬱憤為妻雪恨再施妙計(1 / 3)

二十二章 探幽訪勝排解鬱憤

為妻雪恨再施妙計

宋祖瓊、梁群英兩個人又來到湖北諸葛亮隱居的隆中。宋祖瓊說道:張角的紅巾軍起義,使漢室傾頹。各地諸侯紛紛起兵,都打著漢家的旗號,擴大自己的地盤。諸葛亮卻隱居在這裏,言道:“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與諸侯”。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難道他諸葛亮真的不想幹一番大的事業?梁群英道:諸葛亮自幼就胸懷大誌,以春秋時候齊國的政治家管仲和戰國時候的軍事家樂毅自比,又有經天緯地之才,他隱居隆中是英雄守時待命,沒有明主他不肯屈就而已。龐統棲鹿門也是等待時機,與薑子牙隱居於渭水是完全相同。他們與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以及寫《漁歌子》的張誌和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是逃避現實,不願意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隻圖自己安逸。當然李白另當別論,他很熱切地想攀龍見明主,但又不願意低聲下氣地祈求功名,對當權者極不恭順。流傳著禦手調羹,龍巾拭吐,楊貴妃捧硯,高力士脫靴之類的傳說。他的傲慢、悔上完全是對那些權貴們的藐視。奸相李林甫,國舅楊國忠,宦官高力士怎會容他。宋祖瓊說道:杜甫的五言八陣圖詩是這樣寫的:“功蓋分三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梁群英接著說道:是啊!諸葛亮輔佐劉備,從戰略上外聯東吳,內修正治。從戰術上創製八陣圖,按照天、地、鳳、雲、龍、虎、蛇、鳥排成陣勢。這八陣圖有無窮的妙用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在敵強我弱的劣勢下應戰,每回都能取勝。就是在行軍途中,按營紮寨的時候也是按照八陣圖宿營的,他能防備敵兵的偷襲。可歎的是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起兵十萬大軍討伐東吳。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根本大計,又使蜀國元氣大傷,以致使統一大業夭折,成為千古遺恨。在臨終時不無悲傷地說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宋祖瓊、梁群英在這裏玩了幾天,又向武昌而去。

兩人曉行夜宿非止一日。這一日來到湖北武漢武昌蛇山的黃鶴磯上,看到滔滔江水向東流去,宋祖瓊望著東流的江水,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話“子在川上曰,去者如斯夫?”梁群英也有同感地說道:人生的歲月正如這長江水一般,滾滾地向遠處流去。兩人攜手向黃鶴樓上走去宋祖瓊說道:河南人吹開封的大鐵塔高:“開封有個大鐵塔,離天隻有一丈八。”四川人吹四川的峨眉山高:”四川有個峨眉山,離天隻有一丈三。“這湖北人吹黃鶴樓高:“武漢有個黃鶴樓,一般插到天裏頭。”梁群英大笑道:這話是你聽說的,還是你杜撰的。宋祖瓊看到梁群英多日來的破顏一笑。梁群英望著宋祖瓊說道:相傳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經過這裏,也有傳說仙人費文禕曾在此駕鶴登仙。更有不少的騷人墨客在這裏題詩,如唐朝崔顥的黃鶴樓詩。宋祖瓊說道:這首詩當時就很有名,據傳說當李白來到黃鶴樓的時侯,有人要李白在黃鶴樓上題詩。李白卻說道:“眼前有驚到不得,崔氏題詩在上頭。從嚴羽《滄浪詩話》評”,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宋祖瓊望了一眼梁群英道:雖然有這樣的傳說,可是李白也曾在這黃鶴樓的地方作了一首詩,那就是《送孟浩然之廣陵》唐玄宗開元年間,年輕的李白從四川出陝,在湖北住了十年,認識了隱居在襄陽鹿門山的孟浩然。李白稱賞他是詩界名士,曾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增詩稱賞。

兩個人離開了黃鶴樓,渡江來到龜山上。梁群英說道:戲劇《遊龜山》裏的田玉川抱打不平,與胡鳳蓮在舟中喜結良緣的事就發生在這裏。這時不由得他悲從心來,黯然神傷,後悔不迭。我梁群英真是無用,作為男子漢,大丈夫未能維護住心愛的人不受傷害,致使她自殺身亡。我這匡社稷,濟蒼生,安邦定國鴻鵠之誌從何實現?看起來我是誌大才疏的無能之輩呀!宋祖瓊看到梁群英沮喪的臉色,知道這個地方勾起了梁群英憂傷,急忙向前勸說道:梁賢弟,心愛之死,是事出有因,事發突然,與賢弟之才智毫不相幹的,隨又拉著梁群英離開了龜山。

來到古琴台,鍾子期與俞伯牙相會的地方。當年鍾子期就是在這裏彈琴,俞伯牙從這裏經過。聽到琴聲點頭稱賞道:“潺潺兮!如流水。壯壯乎!若山河。”鍾子期聽到俞伯牙的說話,知道俞伯牙聽懂了他的琴音,二人便成了知音。梁群英又想到了紅顏知己的王銀彩,又是一陣傷心。宋祖瓊看到梁群英動不動就傷心悲痛,就同他乘船沿江東去了。

宋祖瓊、梁群英站在船頭上,大風吹著他那長袍的下擺,飄飄擺動。江麵上風急浪大,波濤洶湧。宋祖瓊隨作了一首詩:

危牆衝破大江聲,

劈波斬浪八櫓鳴。

欹側肯隨風力轉,

喧呼怒與浪花爭。

射潮曾記三千弩,

扼險誰誇十萬兵。

可信北傖真強項,

黿鼈窟裏放歌聲。

梁群英、宋祖琳本想在三國時期的古戰場——赤壁看一看,可是這隻客船是從武昌直發揚州的,在這裏不停留。兩個人隻好站在船上,手扶護欄,仰望一下這裏的景致。船在長江上行了約兩天才來到了南京。

南京在長江中下遊,山環水抱,六朝金粉之地,素有虎踞龍盤之稱。這裏有六朝遺址,明代城垣,十裏秦淮、玄武湖、莫愁湖、金雞嶺、燕子礬等多處使人留戀往返的地方。二人在這裏玩了幾天,才戀戀不舍地離開這裏。乘上大客船,沿大運河向北而去。

兩個人站在船上,一邊欣賞著沿岸的風光,一邊談論著這條大運河的起源。宋祖瓊道:當年昏庸無道的隋煬帝楊廣,就是為了到揚州觀瓊花,才征集大量的徭役挖這條大運河。這條大運河,雖然對後來曆朝曆代的遭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有人寫詩歌頌這條大運河作用的,但是當時的百姓卻受到致命地摧殘。百姓在運河水中造船,一連很多天不能上岸,浸泡在水裏人的身體生出蛆蟲來。皇上征徭役,派花費,又加上地方官增添的苛捐雜稅,當時的百姓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不久便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很快全國響應,十八家反王,三十六路煙塵雲集揚州,要殺掉這個無道的昏君。

在中國曆代的皇帝中,誰也沒有他的名聲臭。一些文人寫戲文,辱罵他禽獸不如:“後花園欺死同胞妹,抓著母親封了宮。”這也是當時的百姓對他的憤愷,才如此地作踐他,謾罵他。梁群英說道:就當時的背景而論,楊廣修大運河是不是為了南北的貨物對流也未可知。從他的治國手段上看,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到揚州遊玩,不是為了南北的交通運輸,更不是為百姓造福。楊廣為人不但貪圖,而且殘暴,為了沒滿足自己不顧百姓的死活。更愛圖虛名,要麵子。當外國的使臣來訪的時候,竟荒唐地把宮殿裏的樹都用紅絲綢裹起來,以炫耀他所治理的國家的富有。所以他在曆史上遺臭萬年,沒有多少人文人給他寫翻完文章的。不過這楊廣還有較為深厚的文字功底,留下一些詩詞於後世。

宋祖瓊說道:秦始皇也被後人稱作暴君,對他的功過是非是褒貶不一。他平六國,統一文字,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築長城,防禦匈奴的入侵,使百姓安居樂業。建立中央集權製,強化中央對地方製約能力,這是他的功績。對築長城,後人多有異議。對他的“焚書坑儒”和修“阿房宮”是萬人咒罵。他修“阿房宮”費用那麼多的資財,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百姓著想的嗎?由於他推行的暴政,把先秦曆代皇帝嘔心瀝血,幾百年來打下的基業,在短短的幾十年裏,便以秦二世子嬰被殺,秦朝滅亡而結束。他若相後來的漢文帝和漢景帝,唐太宗那樣,體恤百姓,不盲目地大規模建造宮殿、行宮什麼的。時時想到天下蒼生,也許秦朝不會早早的滅亡。賈誼的“過秦論”對秦帝國的強盛和滅亡論述的很詳盡。在上古的時候,師曠有雲: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祺,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又有天之愛民甚矣!啟其使一人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總的說來,曆代的興衰不外乎一句話,那就是“成由勤儉敗有奢”。曆朝曆代的百姓都盼望著有一個寬仁愛民的聖君賢相,百姓才能衣食無憂,安居樂業,頤養天年。兩個人在船上談古論今,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