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嫌貧愛富逼女退婚 瞞天過海二嫂代嫁(1 / 3)

第二十五章 嫌貧愛富逼女退婚

瞞天過海二嫂代嫁

梁群英辭別了鹿邑縣知縣大老爺,踏上了官道向北走去,走的約有兩個多的時辰,就來到柘城縣城。

柘城是一座有著悠久曆史的縣城,曾經有一個很有趣的傳說。在很久很久的時候,這裏住過一位很尊貴的人。據有人講這個人後來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品丞相。再沒有發跡之前,他到處討荒要飯,漂泊流浪,流落到這座縣城裏。白天沿街乞討,夜裏就住宿在城隍廟裏。

就在這座縣城快要塌陷的前十幾天,街上突然冒出來一個彎腰駝背的老頭兒。這老頭兒衣衫襤褸,蓬頭垢麵,誰也不知他是哪個莊上的人。肩上扛著一根扁擔,扁擔的兩頭各掛著一個破竹籃子。前一個破竹籃子裏放的是棗,後一個破竹籃子裏放的是桃。你看棗和桃這兩樣東西的顏色,如同煙熏火燎一般。老頭兒挑著這兩樣東西,在大街上不停地高聲叫賣著----棗{早}——桃{逃}——,棗{早}——桃{逃}——。

這個老頭兒的東西實在太不像樣了,誰也不會買他的東西。他也不在乎有沒有人賣,每天都挑著擔子,從街的南頭挑到街的北頭,又從街的北頭挑到街的南頭。高聲吆喊著棗{早}——桃{逃}——,就這樣在街上吆喊了十幾天。誰也不知道他是一位神仙,來到凡間,暗示人們早早的逃離這個地方,這裏要發生地陷了。

一天夜裏,土地廟裏泥塑的土地神問賣棗桃的神仙道:你每日裏在街上高喊著棗桃{早逃}。提醒那些凡夫俗子們快點逃走。不知何日何時地陷?吆喝棗桃{早逃}的神仙道:城隍廟前的石獅子紅眼的當天夜裏就地陷。土地神答道:這個我可得記住,啥時候看到城隍廟前的石獅子紅眼,我就趕快離開這裏。賣棗桃的神仙說道:凡人能走,你可不能走!土地神道:那可不成,我神仙雖小,我的命也是命呀!地陷時把我陷下去咋辦?賣棗桃的神仙道:你附耳過來,我把話說給你後,我也該走了。土地神來到賣棗桃的神仙跟前,把耳朵靠近賣棗桃的嘴邊,那賣棗桃的神仙說了幾句話,就化作一道清風,離開了土地廟,升入天界去了。

第二天的上午,在城隍廟門前,有一個小頑童,手裏拿著一塊紅磚碴,把城隍廟門前石獅子的眼畫成了紅色。哎呀!不好了!快跑啊!地要陷了!一個叫花子驚慌失措地連續不停的大聲叫喊著。人們都覺得這個叫花子患了瘋病。問他是怎麼知道的地塊要陷了?叫花子就把夜宿在土地廟裏,聽到土地神和賣棗桃的神仙對話的事都說了出來,人們聽後都半信半疑。叫花子又說道:你們不信,看一看天天在街上賣早桃的那個老頭兒還有沒有?他真是神仙,早逃走了。他那是賣什麼棗桃!分明是提示凡人,早早地逃出這個城去。這時人們才突然醒悟過來,確信不疑。很快全城的人們像潮水般地逃出城去了。

當天夜裏的子牌初刻,土地神來到了城隍廟裏,呼喚睡在這裏的那個大富大貴未來的丞相。大貴人!大貴人!大貴人!您快起來走吧!地要陷了!您是天上的星宿,下到凡間是安邦定國的。您若不走,地陷時傷著您,或者是把您陷下去,上天會怪罪我們這些小神的。躺在城隍廟裏睡覺的大貴人,翻了個身,臉朝裏麵,照睡不誤。站在外麵的土地神等了好久,哀求道:大貴人呀!您不走,小神也不敢走啊!這時才聽到那個大貴人慢慢地說道:該陷隻管陷,向南給我留出一條線。土地神聽完大貴人的話,便急急忙忙地離開了城隍廟。土地神剛離開不久,就聽到一聲山崩地裂的巨響,全城塌陷,唯有留下城隍廟和向南的一條路沒有陷下去。

從此,這個縣城因被蟄陷下去,人們就稱他為蟄城。後來人們把‘執’‘蟲’的‘蟄’字寫成了‘木’‘石’的‘柘’字。

梁群英一邊走,一邊想著這個故事,這大人物真有這麼主貴嗎?能感應天地,驚動鬼神。我的豪氣也不小呀!不知我以後有多大的富貴?

梁群英離開了鹿邑縣城,順著官道朝柘城的方向而去,想著離科考的日子還早。也不急於趕路,群英看了看天豔陽高照,晴空萬裏。想走快就腳步放的急一點,不想走快也就慢一點,累了就坐在官道旁歇息一會。太陽少微偏西時,在一個路邊店上吃些酒食。

隻見這座路邊店:

前接驛路,後連溪村,數株桃李圍茅舍。壁邊瓦甕,白冷冷滿貯村醪:架上瓷瓶,香噴噴新開陳釀。白發田翁親滌器,紅顏村姑笑當壚。

吃過飯,付過錢,又繼續朝前行走。初春的時節,仍然是天短夜長,離柘城縣城還有十多裏的路程,天就慢慢的黑下來。梁群英不有的加快了腳步。就在離縣城隻有二裏路遠近,有一座大橋,群英一心趕路,走的大急,出了一身的臭汗。此時感到又渴又累,把身上的包裹解下來放到橋欄下,用包裹當墩子坐在上麵。後背依著橋欄杆,這時月亮高掛中天,雖然還不是滿月,仍顯得十分的明亮。梁群英看到皎潔的月亮如水銀瀉地,不由得想起了蘇東坡那首水調歌頭、慢聲吟詠了起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不知天生宮闕,今夕是何年?。。。。。。正在吟詠著。突然看見到前頭不遠處一高一低兩個人向橋走去,這二人定是一男一女。

這二人是誰?這男的叫楊萬榮,女的叫柳玉娘。他們倆是逃婚跑出來的。

當年楊兩家在柘城縣城中,要算是數一數二的的兩家大戶。楊家經營玉器生意,柳家是做布莊買賣的。就當時的兩家聯姻,真稱得上門當戶對,珠聯璧合。哪想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楊家楊萬榮的父親楊宏業突然暴病而亡,隻剩下楊宏業的渾家和她不滿十歲的兒子。一個婦道人家怎能支撐著這麼大的門麵生意,不能經營,就把這些貨物拆賣掉,到鄉下去購買一些土地,以種地為業。就這種營生簡單,按照農時播種收割,土地犁耙後撒上種子就應該有收獲。說起來簡單,其是也並非如此。也是這楊家母子當窮,自買到土地後,不是淹就是旱,好時候沒有壞時候多。每年的收成交過皇糧後所剩無幾,日子越過越窮。隻是這楊宏業之子楊萬榮不曾荒廢學業,十五歲中了秀才。

而柳家的生意卻是日勝一日,異常的紅火。柳家柳利本看到女兒一天天長大,常言說,小女十八變,變的好看是仙女,變不好了就是臭雞蛋,這柳利本的閨女雖說不上仙女,可也出落的端莊秀麗,楚楚動人。其長相正如:

蛾眉帶秀,鳳眼含情。麵似梨花帶雨,腰似弱柳迎風。體態輕盈漢飛燕,性格風流西子同。

眼看到了婚嫁的年齡,這柳本不想讓女兒嫁到楊家,因為楊家孤兒寡母的實在太窮,要挾楊家退還庚帖。起初楊家楊萬榮的娘不同意。楊萬榮給母親說道:柳家已經無意與咱家。眼下咱們家這麼貧窮,他們家那樣富有,俊鳥都撿高枝落。她們想的是富貴人家,咱們貧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咱家給他們家相比實在不般配,強扭的瓜不甜。就是勉強地把她娶到咱的家裏,她受不了咱家的苦日子,覺得受了委屈,給咱不按日子過,鬧的雞飛狗跳。把我弄的相古時候的朱買臣似的,我的書還讀不讀?如今我已經中了秀才,到來年府試我還要中舉,以後京試我還要中進士。。。。隻要我一心一意地進取,不怕娶到個媳婦。楊萬榮堅持把庚貼壁還了柳家。

可這柳利本既然為女兒好,不但要給女兒選配一個門當戶對富豪之家,也應該閨女選一個人才出眾的如意郎君。他卻給女兒選了個一臉麻子,眼甌齒齙,長相好似個飛天夜叉的丈夫。這人名叫劉俊,按他的尊榮卻可惜這個名字。這件事光憑柳利本也不至於對女兒這樣不公平,隻是他後娶的妻子在後麵,說什麼長再相漂亮,再雅俊,就是長的如潘安、姚剛那樣也不能當飯吃,沒錢沒銀子照不能活命。柳利本本來就是個財迷,覺得老婆說的也對。隻是玉娘的小表妹淑雲,看不過姑父和續姑母給表姐選的這個丈夫。暗地裏憤怒地裏說姑父和續姑母道:你們這些人說的是天花亂墜,我也不信你們的那一套,你們不就是鴿子眼,看近不看遠。看人家楊萬榮家眼前貧窮,看那劉俊家眼前富有。你們這樣做,豈不是把我表姐這可明珠投暗了嗎?表妹淑雲為表姐玉娘抱不平,就把劉俊的長相醜陋說給了玉娘。玉娘好不氣惱,原本這玉娘就給楊萬榮有青梅竹馬之好。不但人的長相標致瀟灑,風流倜儻,而且讀書上進,現在已經中了秀才。這玉娘也彼有心計,當時爹娘要楊家退婚時就想給爹娘大吵大鬧一場。覺得自己女孩家臉皮薄,幾次欲言又止,心裏想到窮是眼前的事,將來一定會發跡的。自古以來男女相愛都不是一句話說清楚的事,有愛財,也有愛長相的,更有愛才智的。相漢朝的卓文君愛司馬相如,卓文君隻聽司馬相如彈奏一曲鳳求凰,就以身相許,矢誌不移的傾心相愛。當時的司馬相如也是一文莫名,隻要二人情真意切,什麼都是完美的。那卓文君出身何等高貴,竟摘下金玉,脫掉絲綾,換上布衣荊釵,撐勺攘灶,開一個路邊店,賣飯掙錢供給司馬相如讀書:後來司馬相如一舉成名,他們的相愛卻成了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