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木匠使心騙幼童群英放壞氣木匠(2 / 3)

師傅催著徒弟講戲文,要徒弟選最熱鬧的戲文講,徒弟被師傅催昏了頭,結果兩個人硬是錯著拉起了大鋸。徒弟給師傅講《三國演義》裏孫劉兩家聯兵破曹操,火燒赤壁一段。這一段確實夠熱鬧的,徒弟一字一句認真地講著:曹操帶著八十萬大軍要攻打東吳的孫權和兵敗江夏的劉備。曹操把他的大軍駐紮在長江北岸,隻因曹操的兵都是北方人,隻會在陸地上打仗,不諳在水上作戰。曹兵一跳到船上頭就頭暈,嘔吐,曹操為了此事很發愁。這時徒弟看到自己所放鋸的地方於師傅所放的鋸地方正好錯放了一鋸。便停住講戲文,向師傅說道:師傅錯一鋸。師傅已經被戲文裏的人物故事迷住,連忙道:錯一句不礙事,繼續朝下講。徒弟聽師傅說錯一句不礙事,便接著上文繼續往下講:曹操坐在軍帳中愁著自己的兵一上船就發暈,不能跟東吳的兵打仗。正無計可施的時候,很快蔣幹領回來一個人來見曹操。這個人是三國裏了不起的人物,人稱鳳雛,他的名字叫龐統。這龐統見到曹操,先恭維曹操一通,說曹操是蓋世英雄,治軍有方,不愧為政治家,軍事家等,把曹操誇的有些飄飄然。然後獻計道:你把每條小船都用鐵鎖鏈起來,再把鏈在一起的小船上鋪上木板,這樣小船就成了大船 。兵卒們就能在大船上自由自在地走動,也不至於再暈船了 。曹操聽了龐統的計謀,心中十分高興。就按照龐統授意的法兒去做,果然如此。這時的曹操 得意洋洋,躊 躇滿誌,心裏想到我的兵卒隻要能在船上走動,就能跟東吳兵開兵見仗。眼下我有何憂,還有何愁!

徒弟胡旺希跟師傅拉著鋸,講著《火燒赤壁》,總覺的拉錯一鋸不是事。又向師傅講道:師傅錯一鋸。師傅是認為徒弟講戲文講錯了一句,師傅又道:錯一句不要緊,沒事的,還接著往下講。徒弟又接著往下講道:曹操把小船連接在一起後,兵卒們在船上操練。站在長江南岸山頭上的周瑜 看得十分清楚,心裏想到用火攻的時機已經成熟。可是若沒有東風,要火燒曹營是辦不到的。周瑜親眼目睹著曹操的兵卒站在用鐵鎖鏈起來的船上練拚殺,恨不得立刻親自駕船北岸,一把火把曹操的那些戰船水寨連同他的把十萬大軍燒的一幹二淨。周瑜真是心急如焚,看著看著竟然口吐鮮血,身體癱軟,被隨身的將佐扶住了,才沒有倒在地上。徒弟講到此時,又看到錯鋸的地方道:師傅錯一鋸,師傅仍然還是那一句老話錯一句不礙事,還接著往下講。這胡旺希真是糊塗透頂,說話嘴裏半截,肚裏半截,,也不給師傅講明錯的是那一鋸。就又接著往下講道:侍衛們把周瑜抬到中軍大帳之中,諸葛孔明前來探望。諸葛孔明用話挑逗周瑜道:這天不遂人願,人焉有不病之理。諸葛孔明的一句話點中了周瑜的心病,周瑜突然從臥榻上坐起來,諸葛孔明示意周瑜不要起來,並且又說道:都督之病我可以開一個藥方,保準都督見方病愈,不知都督可願一試?周瑜用狐疑的眼神望著諸葛孔明道:那就煩勞先生給本都督療疾。諸葛孔明提筆在手,望大帳裏環視了一下。周瑜忙令大帳裏的人都退出去。這時諸葛孔明才揮筆寫到:“欲破曹營,易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這四句話寫完,諸葛孔明交到周瑜手中。周瑜接到手中一看,才知道自己心中的千溝萬壑都被這諸葛孔明窺視的一清二楚。周瑜不能不佩服諸葛孔明的明察秋毫。諸葛孔明又給周瑜講道:東風不起你盡可放心,我可以給你借來東風,以助你火燒曹營。徒弟講到此,木板已經被解開,可是被鋸開的兩塊木板都呈斜麵,全都不能使用。可把師傅給氣壞了!大罵徒弟混蛋。徒弟胡旺希膽怯而又委屈地說道:師傅,我一連給你講幾回錯一鋸,您都是那句話,錯一句不礙事的,催著我往下講。弄到這步田地裏,您又來責怪起我來了。師傅咆哮道:你這個混賬的家夥,說話不吐不咽的,也不講清楚,隻講錯一句。我還覺得是你講戲文講錯了一句。誰曾想是鋸木板的鋸放錯了一線。徒弟又看了看師傅 說道:你站在上頭的高處,又做了那麼多年的木匠活,也該看到鋸放錯了地方。師傅覺得徒弟講的也在理,便不在訓斥徒弟,心裏總覺得生氣。

梁伯堂在院子裏聽到院子外頭,師徒二人高一聲,低一句的爭吵不休,不知發生了啥事。便從院子裏走出來,看到兩塊很好的中心板被鋸壞了,很是生氣。又加上剛才被閨女和老婆糾纏的滿肚皮的火氣,正愁著無處發泄哩。就抓住師徒兩個打發脾氣道:你們看看,多好的兩塊中心板,被你們鋸成了這個樣子,有多可惜!怎麼辦?木匠師傅弄壞了事,自知理虧,也沒有啥理由可講。這梁伯堂可是得理不讓人,一個勁地嘮叨。把木匠師傅嘮叨煩了,便開言說道:如今事已經壞了 ,你看咋辦,我都認了。梁伯堂仍生氣地說道:你弄壞兩快木板,一塊木板折您一天的工錢 ,兩塊木板就折您兩天的工錢可好。這樣我也不能算訛你。木匠師傅也隻好答應。把人家的東西弄壞了,包賠損失也是該當的事。木匠師傅雖然嘴上這麼說,可是心裏卻想到,這兩天的活卻是白幹了。今天真是屙屎戴白醭——黴到肚子了。

都怨徒弟講那個狗屁三國,把我的心都領到那三國裏去了。說起來誰都不能埋怨,都怨自己粗心。木匠師傅總覺得這事太窩囊,師徒二人一直都在幹活,誰也不再說了。

到上午吃飯的時候,木匠師傅,徒弟,主家梁伯堂三個人,坐在一個桌上吃飯,都低頭不語,一改昔日的談笑風生,吃著飯還講著趣聞軼事。今日晌午吃飯隻能聽到嘴嚼飯菜的聲音和碗筷的聲音。

吃過上午飯,師徒二人各做各的活兒。師傅再也不要徒弟講戲文了。兩個人都默默不語。專心致誌地做木匠活,隻能聽到工具的撞擊聲。這個時候梁伯堂的孫子梁留根和小群英來到這裏玩。他們一時拿起斧頭,學者木匠師傅的樣子砍木條,一會兒又拿起鋸,學著木匠師徒二人拉鋸,隻要木匠師傅或徒弟把工具放下,梁伯堂的孫子就拿起來在手中把玩,或學著做木匠活。木匠師傅被克扣了兩天的工錢,心裏的怨氣正無處發泄。再者木匠師傅最討厭誰擺弄他的工具。這木匠師傅就把對他爺的怨氣撒在孫子身上,也是這孩子學木匠活學的太粘,更是該受皮肉之苦。

木匠師傅把對大人的怨氣,發泄到一個涉世不深的孩子身上,故意放出手段使壞,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孩子那會提防木匠師傅坑害他。桌子裝上腿後,還要給桌子腿下楔子,平時木匠師傅在砍木楔子時,都是在木板上,或者是在木板凳上砍。今天他一改往日的常規做法,把未成型的木楔子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砍。二十多個木楔子,很麻利地在自己的大腿上砍完了,便放下了斧頭。木匠師傅幹了二十多年這樣的活,使用斧頭的本領,雖然比不上武林書上寫的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程度。但也得心應手。梁留根看到木匠師傅的斧頭扔在地上,就急忙從地上拾起來,也模仿著木匠師傅的樣子,在自己的大腿上砍木楔子。可這孩子沒有想一想,要給木匠師傅的手段比起來實在太嫩了。隻見梁留根一隻手握著斧子把,一隻手拿著一塊小木板,也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砍起了木楔子。這斧子的鋒利程度是可想而知的,雖然說不上削鐵如泥,或吹毛利刃,也可以稱得上鋒利無比。梁留根在自己的大腿上砍木楔子還沒有砍幾下,斧子就把梁留根厚厚的棉褲看爛了,斧刃子就深深地砍入大腿上的肉裏,頓時泄流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