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善於知足,講求謙讓,這是一種賢者的修身態度,也是一種有所作為者的謀世智慧!由此可見,一個男人快樂與否很大程度上跟自己是否知足有很大的關聯。心不知足,天底下所有的名利都填不滿自己欲望的口袋。心裏善於知足,則幸福就會充滿於自己的起居生活中。名利心太重,會讓自己急功近利,而忘記了藏在底下的危險,做人太盛氣淩人,就會招人怨尤,一舉足便會有障礙,這些是一個有智慧的男人不屑於做的。
慷慨大方的男人必有大福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人情就是財富。人際關係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結人情、有人緣。求人幫忙是被動的,可有的男人求人辦事卻很容易,有時甚至不用自己開口。一個男人做人做得如此風光,大多與善於結交朋友、樂善好施有關。
對於一個身陷困境的男人來講,一枚銅板的幫助可能會使他解決極度的饑餓和困苦,或許還能幹出一番事業,闖出自己的天下;對於一個執迷不悟的男人,一次促膝交心的談話可能會使他建立做人的尊嚴和自信,或許在懸崖勒馬之後奔馳於希望的原野,成為一名真正的勇士。在平和的日子裏,對正直的舉動送去一個可信的眼神,這一眼神無形中可能就是正義強大的動力;對新穎的見解報以一陣讚同的掌聲,這一掌聲無意中可能就是對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對別人樂善好施,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和福祉。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並不得意,隻是在軍閥袁術部下為官,被袁術任命過一回小小的居巢長、一個小縣的縣令。這時候地方上發生了饑荒,兵亂使糧食問題日漸嚴峻起來。居巢的百姓沒有糧食吃,就吃樹皮、草根,活活餓死了不少人,軍隊也餓得失去了戰鬥力。周瑜作為父母官,看到這悲慘情形急得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有人獻計,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他家素來富裕,想必囤積了不少糧食,不如去向他借。周瑜帶上人馬登門拜訪魯肅,剛剛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說:“不瞞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魯肅一看周瑜豐儀俊朗,顯而易見是個才子,日後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現在隻是個小小的居巢長,哈哈大笑說:“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糧倉,這時魯家存有兩倉糧食、穀三千斛,魯肅痛快地說:“也別提什麼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倉送與你好了。”
周瑜及其手下見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饑饉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魯肅的言行深深感動了,兩人當下就交上了朋友。後來周瑜發達了,當上了將軍,他牢記魯肅恩德,將他推薦給孫權,魯肅終於得到了幹事業的機會。
一個男人在幹事業的過程當中,沒有一帆風順的,總會有許許多多的艱難與挫折。當一個男人遇到斷崖險阻時,他需要的是幫助自己架橋搭梯、雪中送炭的貴人。雪中送炭可以把他拉出火坑,使他走出困境。這就像一個人即將渴死在沙漠中,別人給他一口救命甘泉一樣。但就內心感受來說,給瀕臨餓死的人送一個饅頭和富貴的人送一座金山,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一個男人要擁有好人緣,就應把握好時機。
晉代有一個人叫荀巨伯,有一次去探望朋友,正逢朋友臥病在床。這時恰好敵軍攻破城池,燒殺擄掠,百姓紛紛攜妻挈子,四散逃難。朋友勸荀巨伯說:“我病得很重,走不動,活不了幾天了,你自己趕快逃命去吧!”
荀巨伯卻不肯走,他說:“你把我看成什麼人了,我遠道趕來,就是為了來看你。現在,敵軍進城,你又病著,我怎麼能扔下你不管呢?”說著便轉身給朋友熬藥去了。朋友百般苦求,叫他快走,荀巨伯卻端藥倒水安慰說:“你就安心養病吧,不要管我,天塌下來我替你頂著!”這時“砰”的一聲,門被踢開了,幾個凶神惡煞般的士兵衝進來,衝著他喝道:“你是什麼人如此大膽,全城人都跑光了,你為什麼不跑?”荀巨伯指著躺在床上的朋友說:“我的朋友病得很重,我不能丟下他獨自逃命。請你們別驚嚇了我的朋友,有事找我好了。即使要我替朋友去死,我也絕不皺眉頭!”敵軍一聽愣了,聽著荀巨伯的慷慨言語,看看荀巨伯的無畏態度,感動地說:“想不到這裏的人如此高尚,怎麼好意思侵害他們呢?走吧!”說著,敵軍撤走了。
在生活中,很多人總是在別人不是很需要的時候拉上一把,以便使之錦上添花。但往往沒想到,其實,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當他人口幹舌燥之時,你奉上一杯清水這勝過九天甘露。如果大雨過後,天氣放晴,再送他人雨傘,這已沒有絲毫意義了;如果人家喝醉了,再給人敬酒,這未免太過於虛情假意了。對身處困境中的人僅僅有同情之心是不夠的,應給以具體的幫助,使其渡過難關,這種雪中送炭、分憂解難的行為最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進而形成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