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後,兵卒向曾國藩報告此人挾千金逃走,請發兵追捕。曾國藩默然良久,說:“停下,不要追。”兵卒退回,曾國藩雙手把須,說:“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邊的人聽到這句話,想笑又不敢笑。過了幾天,曾國藩舊話重提,幕僚問為什麼不發兵追捕。曾國藩的回答高人一籌:“現今撚軍正猖獗,此人隻以騙錢計,若逼之過急,恐入敵營,為害實大。區區千金,與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此事亦足見曾國藩的遠見與胸襟。
器量闊宏大度本身就是一種魅力,一種人格的魅力,那不僅是對自己缺點的正視,而且也是對自身力量的自信。
關於曾國藩的寬宏大度還有這樣一件事:新寧的劉長佑由於拔取貢生,入都參加朝考。當時曾國藩身份已很顯貴,有閱卷大臣的名望,他索取劉的楷書,想事先認識劉的字體,但劉堅持不給。以後劉長佑做了直隸總督,當時撚軍的勢力正在興旺,曾國藩負責分擊,劉負責合圍,劉以草寫的文稿,將要呈上,有人說:“如果曾公不滿意我們怎麼辦?”劉說:“隻要考慮事情該怎麼辦,他有什麼可以值得怕的呢!”曾國藩看到了這個文稿,覺得這樣是非常正確的。劉長佑知道後,對幕客說:“他對於這個事能沒有一點芥蒂,全是由於他做過聖賢的工夫才能達到的。”
曾國藩虛懷若穀,雅量大度,深深影響了他的同僚。李鴻章就深受曾國藩的影響,為人處世處處大度為懷。當發現有人指出他犯有某方麵的錯誤時,他便能立即改過不吝。
李鴻章由於身居重要位置很長時間,僚屬都仰其鼻息,而政務又勞累過度,自然不免產生傲慢無理的地方。然而有指出其過錯者,也能夠深深的自責。
一次某個下官進見他行半跪的禮節,李鴻章抬著頭,眼睛向上拈著胡髭,像沒看見一樣。等到進見的官員坐下,李鴻章問有何事來見,官員回答說:“聽說中堂政務繁忙,身體不適,特來看望你的病情。”李鴻章說:“沒有的事,可能是外間的傳聞吧。”官員說:“不,以卑職所看到的,中堂可能是得了眼睛的疾病。”李鴻章笑著說:“這就更荒謬了。”官員說:“卑職剛才向中堂請安,中堂都沒有看到,恐怕您的眼病已經很嚴重了,隻是您自己沒有覺察到吧。”於是李鴻章向他舉手謝過。
由此可見,男人以寬和大度之態交友與處世,不但會為自己博得眾多的支持和鼎力協助,同時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給別人留出路就是給自己留出路
任何男人不可能每時每刻都一帆風順,總有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所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要懂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道理,給別人留一條出路。因為給別人留一條退路就是給自己留出路。
曆史上紅頂商人胡雪岩就是典型一例。比如胡雪岩在經營過程中,非常注重“麵子”的作用。同樣,他也十分注意維護別人的麵子。他認為,大家的關係是所有人精誠合作形成的,一個人的信譽破壞了,對大家都不利。所以他堅持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
胡雪岩出道之初,就顯出了這種氣度。王有齡用胡雪岩捐助的五百兩銀子捐官成功後,回到杭州,得知胡雪岩為此丟了飯碗,落拓不堪,他當時就要還上信和錢莊的五百兩銀子,為胡雪岩洗刷惡名。他立即在海運局支出六百兩銀子,要去了結這筆賬。王有齡穿上官服,吩咐跟班備轎,讓人準備鳴鑼喝道,要和胡雪岩一同前往。按王有齡的想法,自然是要以自己的威風為胡雪岩揚一揚名,順便也替他出一口惡氣。
但胡雪岩卻拒絕了。他並沒有得理不饒人,而是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他不去的理由很簡單,信和錢莊的“大夥”就是當初將他開除的張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