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與胡絜青的婚姻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合於,滿族人。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家,著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
老舍與胡絜青是怎樣結合的呢? 1930年, 26歲的胡絜青在北京師範大學國文係就讀,這在當時已算得上“老姑娘”了,母親非常著急,就托她的二哥的同學羅常培給女兒張羅對象。恰巧老舍剛回國,羅常培是老舍小學的同學,自然想到了老舍,就把他的情況告訴給胡絜青的母親,老太太很滿意。
當時,胡絜青和幾個愛好文藝的同學組織了個“複社”,想請老舍講講新文學,派胡絜青去聯係,老舍很樂意地答應了。這就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麵。之後,羅常培、白滌洲和董魯安等輪流設家宴邀請他們,但他倆不知道是羅常培在背後撮合。
老舍去齊魯大學任教時,家中才把此事告訴胡絜青。那時,兩邊家庭都恪守舊禮教,他倆平時見不上麵,隻有借吃飯席間才可見一麵增進一些了解。開學不久,老舍就給胡絜青寫了第一封信,表達了相愛之情。信中幽默地說:“我們不能一輩子靠吃朋友的飯來見麵,你我都有筆,咱們用筆把心裏話都說出來吧……”老舍在信中還講明自己是基督教徒、滿族人。胡絜青國信說:“沒有關係,信教自由。”
鴻雁往來,每天一封,有時甚至一天兩封。就這樣,他們於1931年4月訂婚。這年暑假,老舍國家後,這對有情人終於結成伉儷。
老舍夫婦養育了七個子女,“文革”開始,老舍被迫害辭世,房子被占家被執子女分散四處,胡絜青夫人一人獨守破家10年,不求人、不訴苦、不低頭,靠一點菲薄的生活費生活,直到為老舍平反昭雪,她才重見天日。
胡絜青夫人解放前是副教授,解放後是北京畫院的專業畫師,作品頗豐。近年來,她在全國美協、書協、政協及北京婦聯等團體擔任幾十種職務,成為一位有者望的社會活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