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件:我生命中真正的轉折點——我克服憂愁和自卑感的奮鬥中第一次勝利,發生在印第安納州班橋鎮舉行的一年一度的“普特南郡博覽會”上。我母親鼓勵我參加一項公開演說比賽,那項比賽將在博覽會上舉行。對我來說,這個念頭真是幻想。我甚至沒有勇氣麵對一對一的個人談談話,更不用說麵對一群觀眾了。但我母親對我的信心,幾乎令人哀憐。她對我的前途有很大的夢想——她是為她的兒子而活。她的信心使我毅然地參加比賽。我選擇了我唯一夠資格演講的題目:《美國的自由藝術》。坦白地說,我剛開始準備講時並不知道什麼是自由藝術,不過,無所謂,因為我的聽眾們也不懂。我將我那份文件絢爛的講辭全部默記下來,並對著樹木和牛練習了不下100。我急於在我的母親麵前好好表現一番。因此我是帶著深厚的感情發表那篇演說的,不管如何,我得了第一名,我不禁呆了。聽眾中響起一片歡呼。那些一度譏笑我,稱我為“瘦竹竿”的男孩子,現在拍著我的背說:“艾摩,我早知道你行。”我母親摟著我,高興地哭了起來,我現在回顧過去時可以看得出來,在那次比賽中獲勝,是我生命中的轉折點。當時報紙在頭版對我作一篇報導,並預言我前途無限。在那次比賽中獲勝,使我在當地聲名大噪,成為人人皆知的人物,而更重要的是,這件事使我的今信心增加了千百倍。我現在很明白,如果我不是在那次比賽中得勝,我恐怕一輩子進不了美國參議院,因為這件事使我開了眼界,擴展了我的視野,使我明白自己擁有以前甚至不敢妄想的潛在能力。不過,最重要的是,那場演講比賽的第一名獎品是中央師範學院為期一年的獎學金。
那時,我渴望多學一點教育,因此,在以後幾年當中——從1896年至1900年——我把我的時間分為教學和學習兩部分。為了支付我的迪保大學的費用,我曾經當過餐館侍者,看過鍋爐,剪過草,記過賬,暑假在麥田和玉米田工作,並在公路工程挑過石子。
在1896年,當時我隻有19歲,我發表過28場演說,呼籲人們投票威廉·傑寧斯·布利恩為總統。布利恩競選的那份興奮情趣,引起了我步入政治圈的興趣。因此,進入迪保大學之後,就選修法律和分開演說兩門課程。我代表學校參加和巴特勒學院的辯論賽,比賽是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市舉行,題目為《美國參議員是否應由大眾選擇》。我另外又在一場演講比賽中獲勝,成為班刊和校刊的總編輯。
從迪保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之後,我接受何瑞斯葛裏黎的建議——但我沒到西部去。我向西南方去。我來到一個新地方——奧克拉荷馬。在基俄革、康曼奇、阿帕奇印第安人的保留區公開放領之後,我也申請了一塊土地,在奧克拉荷馬的羅頓市開設一家法律事務所,我在州參議院服務了13年,在州下議院4年。當我50歲那年,我終於達成了我一生中的最大願望:從奧克拉荷馬被選入美國參議院。從1927年3月4日起,我一直服務於該職,自奧克拉荷馬和印第安區成為奧克拉荷馬州之後,我一直受到該州自由黨的光榮提名——先是州參議院,然後是州議會,最後則是美國議院。我述說這些往事,並不是在炫耀我的成就,如果我真有這種用意,恐怕不會有人感覺興趣。我這樣做,隻是希望能成為一些目前為煩惱和自卑感所苦的可憐的小夥子們灌輸新勇氣和自信心。想當初,在我穿著父親的舊衣服,以及那雙幾乎要脫落的大鞋子時,那種煩惱、羞怯自卑毀了我。
男人不要總是後悔
雖然無論男女都會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但對男人來講經常的後悔,是對自我的一種否定,也會引起他人對自己的否定。經常後悔意味經常決策失誤,考慮問題欠妥、不成熟、不堪重用。
有的人經常後悔,而且經常經曆相似的後悔,他們的失誤往往不是新的失誤,而是屢次重複舊的失誤。他們的後悔僅僅停留在膚淺的情緒水平,沒能深深地觸及認知結構,沒有很好地剖析失誤的原因和吸取發人深省的教訓。
如何將後悔轉化為深刻的教訓呢?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麵入手。
1.反思後悔的根源,找出決定失誤的原因。
2.在陷入極度後悔的狀態時,應淡化後悔的情緒色彩,積極采取挽救行動,但不應徹底遺忘後悔的情緒,適當地在心中保留後悔的經驗才能對未來的選擇很審慎。“健忘”正是屢犯相同錯誤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