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男人產生自卑感的第三個原因是懼怕失敗。
男人較女人更注重成就感,因而對失敗的恐懼要比女人強烈得多。事情偏偏就是這樣:“怕鬼偏有鬼!”內心深處越是懼怕失敗,就越顯得神經質,還越容易出差錯。
女人也並非不怕失敗,所不同的是她在產生自卑感的同時,還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個借口開脫。而男人是屬於不能找借口的性別,是主宰社會,負擔家庭的性別。失敗,對於男人顯得異常可怕。
可以說自卑感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沒有自卑感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不同的是,有的男人隻在人生的某一階段擁有自卑感,而有的男人的自卑感貫穿他的一生。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打破自卑的枷鎖呢?
首先,客觀全麵地看待事物。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總是過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極的一麵,而看不到有利、積極的一麵,缺乏客觀全麵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提高自己透過現象抓本質的能力,客觀地分析對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潛力,而不是妄自嗟歎、妄自菲薄。其次,在積極進取中彌補自身的不足。
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較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極暗示,從而愈發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而如果能正確對待自身缺點,把壓力變動力,奮發向上,就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和成功,從而增強自信、擺脫自卑。
2.湯瑪斯克服自卑成為參議員
“我將講辭全部記下來,並對著樹木和牛練習不下100遍……如果我不是在那次競賽中得勝,我恐怕一輩子也進不了美國參議院。”美國參議員艾摩·湯瑪斯說。
艾摩·湯瑪斯小時候一點也不優秀、甚至很自卑,但他最後卻成為了著名的參議員,他是怎樣克服自卑而最終成功的呢?他自己是這樣介紹他成功的曆程。
我16歲時,經常為煩惱、恐懼、自卑所苦。就我的年齡來說,我實在長得太高了,但卻瘦得像根竹竿。我身高6尺2寸,體重隻有180磅。雖然我長得很高,但身體卻很弱,永遠無法和其他小男孩在棒球場上或田徑場上競爭。他們開我玩笑,喊我“瘦竹竿”。我十分憂愁,又自卑,幾乎不敢見人,而我確實很少與人見麵,因為我們的農莊距離公路很遠,四周全是濃密的樹林。我經常整個量期沒見到任何陌生人,所見到的隻是我的母親、父親、姐姐、哥哥。
每一天、每一小時,我總是在為自己那高瘦虛弱的身體發愁,我幾乎無法想到別的事情。我的難堪與恐懼如此嚴重,幾乎難以描述。我母親知道我的感覺。她曾經當過學校老師。所以她對我說:“兒子,你應該接受高深的教育,你應該依靠你的頭腦為生,因為你的身體不行。”
由於我父母沒有能力送我上大學,我知道我必須自己奮鬥。因此,有一年冬天,我去打獵、設陷阱,捕捉動物。春天時我把獸皮賣掉,得到美金4元,然後用那筆錢買了兩隻小豬。我先用流質飼料喂它們,然後改用玉米作飼料,第二年秋天把它們賣掉,得款40元。帶了賣掉那兩隻豬的錢,我離家進了“中央師範學院”——位於印第安納州丹維市。我每周的夥食費是14角,房租每星期是五角。我身上穿的是母親為我縫製的一件棕色襯衫。我也有一套西裝,本來是父親的——父親的衣服不合我身。我穿在腳上的那雙鞋子也是他的,同樣不合我的腳——那種鞋子兩側有鬆緊帶,你一拉時,它們就鬆開,但是父親那雙鞋子的鬆緊帶早已沒有彈性,頂端又很鬆,因此我一走起路來,鞋子差點就從我腳上掉下來。我覺得很不好意思,不敢和其他學生打交道,所以獨自坐在房裏看書。當時我最大的欲望,就是使自己有能力購買一些商店中出售的衣服,既合我身也不會叫我為它感到羞恥。過了沒多久,發生了四件事,幫助我克服了我的憂慮和自卑感。其中一件事,給了我勇氣、希望和信心,並完全改變了我以後的生活。我把這幾件事簡單描述一下。
第一件:在進入師範學院隻有8周之後,我參加了一項考試,獲得一紙“三等證明”,使我可以在鄉下的公立學校教書。
說得更清楚一點,這張證書的期限隻有6個月,但它表示某人對我有信心——這是除了我母親之外,第一次有人對我表示信心。
第二件:一所位於“快樂穀”地方的鄉村學校的董事會聘請了我,每天薪水2元。這表示有人對我更具信心。
第三件:在我領到第一次薪水之後,我在店裏買了一些衣服,穿上它們,使我不再覺得羞恥。如果現在有人給我100萬,我也不會像當初花了幾塊錢買那些衣服那樣地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