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麥收花絮之二(2 / 2)

高正文來翻曬麥子,正好看到這一幕,不禁氣炸了肺,上前不由分說,揮手給了喚丫一個嘴巴,又一腳將她踹倒在地。喚丫本就手忙腳亂,怕母親看到後打她,結果上來就被一個五十來歲的大男人抽了一嘴巴,又踹了一腳,委屈的放聲大哭起來。

這一切,恰巧被老王太太看到,她家的打麥場和高正文是鄰居。

王老太走上前,不但不勸架,反而訓斥喚丫:“哭什麼,還不快起來,把小豬都趕回去。”

這一說,喚丫哭聲更大了,哭聲引來了青江大娘。

高正文的打麥場和王老太家的挨著,就在青江大娘的門外,而青江大娘和高正文家又是鄰居,高正文的家距離自己的打麥場,中間就隔著青江大娘的家。

打麥場一般都離自己的家不遠,是為了幹活方便,同時也是為了能及時看管好自己家的糧食。

王老太和高正文家是斜對門,中間就隔一條胡同,她的打麥場中間也等於隔著高正文的家,幾家相距都很近。

青江大娘看見豬崽跑了一地,喚丫在地上哭,大怒,罵道:“死丫頭,你怎麼搞的,小豬全跑出來了。你哭什麼哭?”

喚丫一見母親來了,哭的更大聲了,指著高正文哭道:“我正趕豬,他打我!”

青江大娘本是寡婦,丈夫王青江去世多年,全靠她一人辛苦拉扯兩個孩子長大。青江大娘很要強,甚至可以說自尊的有些病態,她最不能忍受別人欺負他們孤兒寡母,有時一句普通的玩笑,放在別人身上可能沒事,但她都會為之思量半天,甚至當場反目。

高正文打了喚丫,她又哪裏肯依?於是,一場戰爭就這樣發生了。

王老太見青江大娘出來了,自不會再訓斥喚丫,而是勸起架來。

不過她這勸架也忒有水平,對高正文說:“老高,看看這些小豬崽子弄得這個亂吆,算了吧,忍口氣吧。”

對青江大娘說:“你看把喚丫打的,這一巴掌,嘖嘖,算了吧,誰叫咱孤兒寡母呢,回家去吧!”

在她的勸說下,雙方終於打了起來。罵戰升級為動手,是因為高正文罵了一句,說是喚丫以前偷過他家的東西,並讓王老太作證。王老太不肯,高正文質問:不是你那次告訴我的嗎,說你看見了?

王老太更加矢口否認,說自己沒有說過那樣的話,並閃身往後退縮。

青江大娘覺得高正文汙蔑喚丫偷東西,壞了喚丫的名聲,怎肯善罷甘休?她這些年就靠著自己的潑辣,才能在村子裏勉強立足,雖然仍是屢遭欺淩,但她的潑辣和護短也是出了名的,屬於屢敗屢戰,百折不撓型的。

青江大娘首先出手,去撕扯高正文,但他怎麼可能打得過正值壯年的高正文?農村打架有時也並不是人人遵守“好男不跟女鬥”的規矩,高正文得手,很是狠狠地打了她幾下。

爭吵聲中,高正文的媳婦,還有兩個兒子,也出來參加了戰鬥。

雖然福臨也出來幫助他娘,但就他那小身板,再加上他像兔子一樣的膽量,一下沒打著人家,倒是讓高建兵給踢了個跟頭,更被狠狠的壓在身下,抽了幾記耳光。

直到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才給拉扯開,自會有好心人張羅著,將豬崽兒趕回了圈裏。

整場戰鬥,以一邊倒的形式宣告了青江大娘一家的失敗。但她依然站著大聲地咒罵著,大有視死如歸的氣勢。

高正文一家得勝,也不急著回家,趾高氣昂的站在打麥場的另一端,不時派出媳婦回罵兩句。

聽說,最終是爺爺趕來,讓高正文回了家。

焦一偉說:“現在你爺爺還在高正文家呢,估計是批評他們欺負人家寡婦呢吧。”

高正文是一個非常能裝腔作勢的人,雖然大家都是農民,但農民內部也有高低貴賤之分。他是家裏的獨子,聽說他們家,從前條件很好,高正文自小被嬌生慣養,沒有受過委屈。長大後當家做主了,生了三個兒子,現在有兩個兒子基本成了壯勞力,隻有老麼還在上小學。

他從根裏看不起青江大娘一家,覺得寡婦門戶,就應該低人一等,受人欺淩,既然和她做了鄰居,不欺負她們,如何對得起上天給予自己的機緣,又如何顯示自己的威風?

高正文是典型的妻管嚴,對青江大娘起色心是不敢的,再說這個寡婦含辛茹苦的,早就沒了任何姿色。

他時常指桑罵槐的欺負青江大娘一家,動手也不是一兩次了,這次更有王老太的挑撥,前仇舊恨的一起想起來,所以下手比以前狠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