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新年習俗(2 / 2)

說這一年給我留下的印象極深,是因為兩件事。

一是這一年我們家沒有像往年一樣去買豬肉,而是自家殺了一頭豬。其實我並不喜歡血腥的場景,尤其是聽著那頭豬臨死前“嗷嗷”的嚎叫,覺得有點殘忍。但這種感覺很快就被聘請來的殺豬人奇特的手法給擠占了,殺豬、放血、吹豬、燙豬、刮毛、開膛、分塊這一係列的工作讓我感到很新奇。等到再吃上大塊香噴噴的豬肉時,對豬的那一絲憐憫是早就拋到爪哇國去了。

幫人殺豬是不收費的,但都會管一頓飯。殺豬的人一般都很壯實,也特別能吃。一大碗肥肉塊,一瓶老白幹,在他們麵前不一會就見了底,臨走一般再給點生豬肉或是豬下貨,就算是報酬了。

二是這年遠在天京的姑奶奶一家回老家過年了。姑奶奶是爺爺的姐姐,當時剛剛六十多歲,身體很是硬朗。她有兩兒兩女,都已成家立業,各自有了孩子。這個春節他們決定回老家探親,呼呼啦啦一下子就來了十幾口人。

姑爺爺是很年輕的時候外出工作,後來通過招工途徑進入國企,成了正式工人,再後來漸漸走上了管理層崗位。他和姑奶奶結婚後直接把家安在了天京。姑爺爺現在已經退休了,閑下來就會思念故土,所以全家人一合計,就舉家開車回來了。

在此之前,他們隻是活在我的想象中,聽說我很小的時候他們回來過一次,但我早就不記得了。爺爺倒是每年都去看他們,帶著很多土特產,回來時總會捎回很多好吃的東西和人家替換下來的舊衣服。

他們一個個穿的都很洋氣,隨便用哪隻眼睛一瞥,也知道他們都是來自城裏。和他們一比,我還真有點自慚形穢,但爺爺和他們卻聊得風生水起,很熱鬧的樣子。

我偷偷數了一下,大大小小一共來了十三個人。分別是姑爺爺、姑奶奶、秉生表大爺一家三口、秉光表大爺一家三口、美英表姑和女兒娘兩個,美麗表姑一家三口。

他們的孩子都和我差不太多,最大的是秉生表大爺家的偉姑娘,和我同歲,但生日比我大一個月。秉光表大爺家的靜姑娘、美英表姑家的婉姑娘都比我小兩歲,美麗表姑家的是個男孩,叫虎子,比我小五、六歲呢,實在是個小不點,沒什麼意思。

他們的到來,大大增加了過年熱鬧的氛圍,多年不見的一些老鄰居,也來找姑奶奶聊天,她們哭一場笑一場的,我覺得有點神經病。

說實話,除了他們帶來的一些美食引起了我的興趣外,其它帶給我的都是煩惱。首先,這麼一幫人在我眼前晃來晃去,讓我感覺實在是有些眼暈;再就是玩耍空間受到了限製,哪裏都是他們的身影;爺爺要求我領著這些遠來的孩子們玩耍,但還要讓著他們。四個孩子中三個是女孩,唯一的一個男孩還是個小不點,讓我怎麼和他們玩?幸虧他們也不太喜歡和我黏在一起,算是馬馬虎虎應付著吧。

最忙碌的當屬除夕晚上。

從下午開始,一家人就坐在一起包水餃,人多包的就得多,當然幹活的人也多。這些水餃是準備零晨十二點時煮的,晚飯是不吃這個的。除夕的年夜飯,我們的風俗通常是整上一大桌子菜,而主食則是菜餅,我們那裏方言叫“菜盒子”,取其“和”的諧音,希望來年一家人能和和睦睦的。

包完水餃,也就到了傍晚了。在太陽即將落山的時候,我們要進行一項叫作“請爺爺娘娘”的活動。就是在爸爸和叔叔帶領下,我們點燃香燭,帶上燒紙,到逝去的親人墳前焚化燒紙,請他們的靈魂回家過年。此時,家裏的堂屋內早已供奉上了家譜和各位祖先的靈位。講究的是點燃香去,回來時香不能滅,否則就是沒請來,然後將香插在堂屋供案的香爐內,再次跪下燒紙磕頭,這就算完成了一次“請”的任務。

全部請完之後,就要帶著燒紙,去關係比較親近的院中拜祭他們的祖先,轉這一圈下來大約要將近一個小時。我們去拜祭他們的祖先,他們也會在同一時刻來我們家拜祭。等到互相間走動完畢,除夕的活動才算基本完畢,可以一家人坐下來吃飯喝酒了。但還要記得隨時添香,使香爐裏的香不能間斷。

初一早晨的拜年,是一部大戲。吃完水餃,略事休息後,就開始拜年了。

先是給自己家的長輩磕頭,再就是全村轉悠,給全村的長輩去磕頭拜年。這一圈下來,沒有兩個小時是完不成的。等到全村拜完年,天也就是才剛剛放亮的樣子。

初二早上,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將請來的“爺爺娘娘”們送回去,這就是另一部重頭戲了。等到這件事幹完,這個年也就基本結束了。

直到現在,我們老家仍然保留著這樣的風俗習慣。

剩下的時間,就是用來走走親戚,吃吃喝喝,變得俗不可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