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20幾歲,男人要有“人才第一”的心態(3)(3 / 3)

總之,麵對別人的嫉妒,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首先是自己“不欲施”嫉妒行為,然後才能夠在交往過程中幫助別人“不欲施”嫉妒行為。嫉妒之火實在是精力和能力的無謂消耗,處理人際關係還是“寬大為懷”好。

批評下屬要懂得委婉用詞,不要刺傷對方的心

小馬由於固執而犯下錯誤,心裏很內疚。

老板卻沒當麵批評他,而是把他叫到辦公室說:“小馬,你犯了一個錯誤,不過,我以前也常犯此類錯誤。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力不是生來就有的,那是多年經驗積累的結果,我在你這樣年紀時,還比不上你呢。我實在沒資格批評你。不過依我的經驗,假如你這麼做的話,結果會更好些。”小馬聽了,後悔莫及,為了彌補過錯,他工作更加努力。

看來,批評下屬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運用了正確方法,可得到積極效果,相反隻會使事情更糟。那麼,什麼樣的方法易於對方接受呢?如下方法可供參考:

1.要富於同情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員工發生錯誤一般都是因為過失造成的,員工故意犯錯並不常見。員工因為自己的過失導致工作出錯,造成不利後果的時候,通常都有一定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很可能使他的心理處在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之下。領導者在批評員工時,一定要了解犯錯的員工的這種心理,並給予理解和同情。

實際上,任何員工都不希望被領導聲色俱厲的批評,這種批評也不會被他們所接受。而從領導者自身來說,對犯錯誤的員工抱一定的同情心,可以使自己練就豁達的胸懷,不至於對員工的錯誤吹毛求疵,否則,隻會使員工認為領導在故意“找茬”而引起員工的不滿,這無助於員工糾正錯誤,其結果是非常不利的。

2.點到為止

雖然領導與員工的談話旨在糾正員工的錯誤,但這並不意味著領導可以毫無節製的談論員工的錯誤。事實上,任何一個人都有自知之明,員工一般都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也樂意對錯誤加以糾正。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批評員工時一定要顧及員工的感受。照顧員工的自尊心。批評員工時要點到為止,最好能一兩句就使對方明白,然後轉至其他話題,不可滔滔不絕,這樣隻能使對方陷於窘境,最終對你產生反感。

3.扶強抑弱

別人做錯了事情,我們對其不妥之處固然須加以指正,但對其可取之處更須加以極大地讚揚;這能使對方心理保持平衡,心悅誠服。

如果像三明治一樣,將批評夾在好評中間,比較容易讓人聽得進去。“施”比“受”更好適用於任何事,用這句話比喻批評再貼切不過。任何人都喜歡批評人而不喜歡被人批評,沒有一個例外。

如果批評得當,不僅不會令人喪氣,還會有激勵效果,激勵者經常必須指出員工的問題。人往往會養成習慣而不自覺,在這種自我蒙蔽的情況下,激勵者必須提供信息反饋,指出他們的錯誤在那裏,告訴他們怎麼改進。領導不妨強化被激勵者的優點,減弱被激勵者的缺點,“扶強抑弱”的意思就是強化優點,弱化缺點。減弱組織的缺點,組織會變得更強。進一步強化組織的優點,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激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