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不斷學習,及時彌補人生的缺憾(2)(2 / 3)

歐陽予倩不禁愣住了,沒有辦法,他知道弘一法師時間觀念很強,隻好回頭走了。

有人認為這真是小題大做,何必如此較真呢?弘一法師正是因為對時間如此地珍惜,才會取得以後的成就。那些對時間不重視的人,經常會因為時間不夠,許多重要的事情沒有完成而造成終生的遺憾,不就是因為沒有珍惜時間嗎?

人要想獲得成功,將來有所成就,就必須緊緊抓住時間的尾巴,不要讓時間溜走,不虛度每一寸的光陰,刻苦勤奮,這樣生命就不會荒廢。

古今成大事者,無一不是惜時如命之人。

司馬光6歲那年,父親就開始教他讀書,並常常給他講一些少年有為的人勤奮好學的故事,勉勵他以此為榜樣,珍惜時間、刻苦讀書。家住壽州安豐時,當地有一個姓丁的青年,十分勤奮好學,學問和文章在全縣聞名。父親司馬池便以這個青年的事跡教育司馬光,並對他說:“他日得如丁君矣!”學有榜樣,又得到父親的指點,司馬光果然倍加努力。他讀書跟父親一樣,力求理解,不僅僅隻是背熟,還要弄懂意思。所以,往往同伴們背會了書去遊玩,他卻獨自放下帷幔,苦苦思考,直到把文意弄懂並把書背得爛熟為止。

出身書香門第、官儒世家的司馬光,自幼就對曆史故事興趣特別濃厚。7歲那年開始學《左氏春秋》,他就愛不釋手。剛剛聽完先生的課,他就領悟了書的大意,回家便講給家人聽。讀書使他已達到廢寢忘食、“不知饑渴寒暑”的地步。”

為了不浪費光陰,抓緊時間讀書。司馬光自己設計用木頭做成了一個圓形枕,取名“警枕”,夜裏睡覺便把它枕在頭下。木頭是圓的,床鋪又是硬板,晚上睡覺隻要一動彈,“警枕”便會滾落在地,他隨即驚醒,披衣起床,挑燈夜讀,不至於一覺睡到大天亮了。

這樣刻苦學習到15歲,司馬光就“於書無所不通,文辭醇深,有西漢風”了。而且他學的東西很紮實,以致“終身不忘”。無論在何時何地,他都始終保持著刻苦學習的習慣。成年後或在馬上,或在官轎中,抑或在夜不能寐的時候,他也抓緊點滴時間來讀書思考問題。

正是司馬光少年時代的苦讀奠定了堅實的經史、文學基礎,才使他能手著不朽的巨著《資治逋鑒》,也正是他童年便養成了正直、誠實、質樸、仁厚的品格,所以才能入朝為相,成為北宋一代名臣。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韶華易逝,要想將來有一番成就,就要抓緊時間,發憤圖強,不要留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喟歎。

弘一法師寫過這樣一首詞——《悲秋》,用來勸諫人們要珍惜時間:風乍起,黃葉飄,鏡裏朱顏,愁邊白發,日夕疏林抄。花事匆匆,夢影迢迢,零落憑誰吊。光陰催人老,縱有千金,縱有千金,千金難買年少。

是啊,光陰催人老,千金難買年少。從這首詞中可以看到,弘一大師對時間是多麼珍惜。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對時間是沒有珍惜的意識的。君不見,夜晚燈紅酒綠,觥籌交錯,牌桌上你來我往,玩得不亦樂乎。這些人正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想有作為的人絕對要與他們劃清界限的。

品悟人生

人要想獲得成功,將來有所成就,就必須緊緊抓住時間的尾巴,不要讓時間溜走,不虛度每一寸的光陰,刻苦勤奮,這樣生命就不會荒廢。

向榜樣學習,才能完善自己

一個人的性格有不足,要認識自己的不足,想辦法來彌補:輕佻應以穩重來彌補,浮躁應以踏實來彌補,偏狹應以寬容來彌補,急躁應以和緩來彌補,剛強暴戾應以溫柔和順來彌補,膚淺應以沉厚來彌補,刻薄應以渾厚來彌補。每個人身上總會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積極地向別人學習,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古今中外,許多的成功人士,皆有像別人虛心學習的優點,它們的成功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元朝的成吉思汗就是一個善於學習別人長處來彌補自己不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