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不斷學習,及時彌補人生的缺憾(1)(3 / 3)

不必把專家學者看得太神秘,他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有的青年會說,我不愛讀書,不想做學問,不想做任何一個領域的哪個“家”,那我該怎麼辦?怎麼辦?去學做一件事。真學。修汽車、煎大餅、畫畫、養花……可做的事太多了。你選一樣你喜愛又有相應條件的事一心一意做了去,哪怕諸如刻印章之類的“雕蟲小技”,你學會了,做精了,世界的某個位置就屬於你的了。

老話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建功立業可謂早,至於通常的安身立命,三十才立就嫌晚了一點。一個人,在二十五六歲時如果還沒擁有相對穩定的職業,會急的。所以,務必在剛剛成為公民的那個年齡就得著眼於未來。不荒廢時光。毋貪眼前之樂,年少時盡量多學點文化,打開眼界,拓寬思路,培訓智慧,年稍長後才有在生活的夾縫裏遊刃的資本。不要自卑自賤,也不要好高騖遠。人活在世,讀透了一部書抑或精幹一件事,就不用心慌,就是有挫折,也是暫時的。社會機製本身必然為學有所專的人提供機會。因為社會的運轉需要這樣的人。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需要有一筆資本,年輕人是否想過,你的資本在哪裏?實際上,資本在你自己身上,是努力、進取與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搞建築首先應當打圖樣,築路不能把材料隨地亂鋪,雕刻也不能隨意拿起石頭來亂刻一陣就能成功;同樣,做任何事,都要先有一番計劃與準備不可,草率成就不了事業,曆史上也從未有過這種例子。社會上很少有在年輕時沒有打好基礎,到後來竟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一般的成功者,在晚年所獲得美滿的果實都是因為他們在年輕時就播下了好的種子。

這個時代越來越需要的是受過訓練的人。在過去,任何人,隻要品行不太壞,做事有頭緒,就可以獲得工作。但是,現在已經不行了。許多人都受過好的教育,處理一些事情也有經驗,似乎都可以做出一番事業來,但是他們卻仍過著平凡的生活,甚至一敗塗地。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是他們從不肯努力求學,無力克服麵臨的各種困難,到年歲大時後悔已晚。許多人後悔自己年輕時耽誤了求學的機會,以致現在失去一個良好的工作機會;也有人說,現在雖然積累了許多錢,但因缺乏經驗,以致今日沒有什麼成就。一個人,歲數大了、錢也有了、天資也不笨,可是因缺少某方麵的學識與訓練,因此對他所想的工作不能勝任,這多麼可悲。更可悲的是那些不學無術的人,到了中年後萎靡不振,失去了自信力,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

要知道,平時在學識與經驗上的努力,是你在危急關頭最有力的支持者。一個建築師,平時隻要拿出一半的經驗,就足以應付一般工作,可是到了重要關頭時,就必須搬出他所有的技術、學識與經驗來應付,他的“資本”到那時才會一顯真相。又比如,一個商人,平時他可以隨意經營,但不會就此永遠下去,他必須學會更大的本領,好在遇到逆境時搬出來應付。

同樣,一個人初入社會時,也要有盡可能多的準備,在事業初創時,或許隻要一部分學識就足以應付,但到了他的事業漸漸發展大了的時候,就必須把所有的學識都搬出來應用了。累積起來的學識與經驗,是成功的資本,年輕人必須儲存這些資本,應當集中精力、毫不懈

怠、積年累月地去進行。這樣累積起來的資本,才是無價之寶,你必須趁年輕時,把握機會,努力學習,那麼你將來的“收成”一定會很可觀。

若你做事沒有進步的話,這是最可怕的。當你初離學校時,可能抱著很大的希望,想盡一切力量,完成一樁偉大的事業;或者打算努力自修,以求做事進步,準備開始去過愉快的社會生活;或建立一個理想的家庭。

但等你剛一開始工作時,一切外界的誘惑就紛紛來到,它們使你不能安心自學、工作,甚至把你拖入墮落的深淵裏。若你對工作不再感興趣時,那就糟了,一切人生的愉快、幸福、安樂全都將離開你。除非你幡然醒悟,痛下決心,重新踏上一個求進步的軌道裏;不然的話,

隨著你的年紀漸增,才能開始漸退,就隻好過著失敗的生活了。

請你現在就下定決心!不論你的情況怎樣,不要忘記“求上進”,不隨意消耗任何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你的學識、經驗、思想沒有一樣可以不求進步,若你能這麼去做,即使你的工作受阻時,也會有力量求得恢複。

品悟人生

隻要具有真才實學,就不怕各種阻撓。你若沒有大筆財富,世人也會看重你,你的本領是他人無法搶走的。

時刻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此語不假。實際上,許多人身處困境之時,為了改變自身處境,能夠積極籌劃運作,積極進取,從而取得一些成就,改變了自己的環境。但當他處於優越的環境之中時,舒適、優越的生活使他失去了鬥誌,喪失了進取之心,滿足於眼前的一切,最終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