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感厚情不盡。”兩人攜手出園,叮嚀後會。應龍騎在馬上,袁太監道:“鄒老爺,戲裏頭有兩句:‘眼觀捷旌旗,耳聽好消息。”應龍在馬上伏首道:“仰賴福庇,定必成功!”袁太監隻等的看不見應龍,方回園內,向眾小內官道:“這鄒狀元到還沒有那種紗帽氣,心上待人也真。他就在這幾天要做人不敢做的事,竟是個好漢子。我明日定懇司理監趙老爺和喬老爺暗中幫幫他。
“說著,人裏麵去了。
再說鄒應龍回到家中,越想那袁太監的話越有道理。想了半夜,然後起稿。上寫道:
福建道監察禦史臣鄒應龍,一本為參奏事。竊以工部侍郎嚴世蕃,憑藉父權,專利無厭,私擅封賞,廣致賂遺。使選法敗壞,市道公行,群小競趨,要價轉巨。刑部主事項治元,以萬三千金轉吏部,舉人潘鴻業,以二千三百金得知州。夫司屬郡吏,賂以千萬,則大而公卿方嶽,又安知紀極!平時交通贓賄,為之居間者,不下百十餘人。而其子錦衣嚴鵠、中書嚴鴻,家人閻年,幕客中書羅龍文為甚。年尤桀黠,仕宦人無恥者,至呼為萼山先生。遇嵩生日年節,輒獻萬金為壽。臧獲富侈若此,是主人當何如! 嵩父子故籍袁州,乃廣置良田美宅於南京、揚州,無慮數所。以豪仆嚴冬主之,恃勢鯨吞,民怨入骨。外地牟利若是,鄉裏可知。嵩妻病疫,聖上殊恩,念嵩年老,特留世蕃侍養,令鵠扶櫬南還。世蕃乃聚狎客,擁豔姬,恒舞酣歌,人紀滅絕。
至鵠之無知,則以祖母喪為奇貨,所至驛站,要索百端。諸司承命,郡邑為空。今天下水旱頻仍,南北多驚。而世蕃父子方日事掊克,內外百司,莫不竭民脂膏塞彼豁壑,民安得不貧!國安得不病!天人災變,安得不迭至也!臣請斬世蕃首,懸之於市,以為人臣不忠之戒。苟臣一言失實,甘伏顯戮。嵩溺愛惡子,召賂市權,宜疾放歸田,用清政本。天下車甚!臣應龍無任惶恐待命之至。謹奏。
寫完,看了幾遍,至次日,用楷書寫清。到初四日,一早入朝。直候到飯時。在內閣,見一蟒衣太監,麵麻身長,倚著門兒站立。又見有許多大員在那裏強著和他說話。應龍心裏說道:“這必是喬太監無疑。”急走至麵前,先與他深深一揖。
那太監還了半揖,道:“老先少會的狠,貴姓哩?”應龍道:
“姓鄒。”那太監道:“可是上科狀元,如今做禦史的麼?”應龍道:“正是。”太監笑道:“前日和袁敝友吃酒好樂,他是個俗物,把你的詩興都阻了。我姓喬,正要尋你問句話兒,你跟我來。”將應龍引到西邊一板屋牆下,說道:“你的奏疏有了麼?“應龍連忙從袖中取出,遞與喬太監道:“統望大人照拂。”太監接來,也向袖內一塞,道:“你這事,係袁敝友再三相托。
有點縫兒,我就替你用力。”應龍連連作揖。喬太監拉住道:
“你不要多禮,事成之後,我有幾首詩要發刻,一則求你改削。
二則還要藉重你的大名做篇序文。你卻不可過河拆橋。”應龍 道:“正要捧讀大人珠玉。至於敘文,欲用賤名,越發叨光不盡了。小弟妹丈林潤,係新科榜眼。他雖出巡江南,弟亦可代做序文,並書舍妹丈名諱,可使得麼?”喬太監樂的拍手大笑道:“我的詩原無佳句,得二位鼎甲一譽揚,定必長安紙貴,價重南京矣。但不知令親林潤可就是參趙文華的那個少年翰林麼?”應龍道:“正是他。”喬太監樂的手舞足蹈道:“得他一篇序文,我這品行學問,高到那兒去了。你要知道,他昔日參趙文華,就是參嚴中堂。你今日又參他,怎麼你郎舅們都是鐵漢子。我再說給你,萬歲爺和嚴中堂是前生前世百世奇緣,想要弄倒他,難而又難。也罷了,我再替你內裏托兩個人罷。
“應龍又謝。喬太監道:“我們別了罷,改日還要在袁敝友園中領教。你這本,或今日午後,至遲明早,定有旨意。”應龍別了出來,也無心上衙門,回家坐候吉凶。
喬太監將應龍奏疏帶到宮內,同六部本章放在一處,卻放在第二個本章下麵。等的明帝到批發本章時,喬太監放在桌上。
明帝看到應龍參嚴世蕃並閻年等,心下大為詫異。問喬太監道:
“怎麼參本和六部現行事件放在一處?”喬太監跪奏道:“此係禦史鄒應龍親到宮門,未經通政司掛號,因此放在六部現行事件內。”明帝也就不追問了。又往下細看,心裏說道:“嚴世蕃等倚仗嚴嵩,竟敢如此作惡,嚴嵩慢無約束,是何道理?“又想道:“世蕃係大學士之子,言官參他,不得不放重些。
大要虛多實少。”正欲想算批發,猛見方士藍道行站在下麵。明帝此時深寵信他,因他善會扶鸞。說道:“朕有一事不決,藉乩明示。”隨即駕到鸞房。藍道行問道:“陛下所問何事?”明帝道:“朕心默祝,你隻管照鸞詞書寫出來就是。”喬太監便使了個眼色。藍道行前受袁太監囑托,午間又受喬太監和趙太監囑托, 適間問應龍參本話,他又是聽見的。此刻喬太監又遞眼色,心裏早已透亮。少刻,乩筆在沙盤中亂動,他卻不看寫的是什麼。
隨用自己的意見寫出幾句話來道:“嚴嵩主持國柄,屢行殺害忠良。子世蕃等貪賂無已,宜速加顯戮,快天下臣民之心。”明帝看了,心上大是欽服。隨即回原看本處,將應龍本章批道:
“覽鄒應龍參奏,朕心深為駭異。嚴世蕃等俱著革職,拿送刑部。其種種不法,著三法司將本內有名人犯,一並嚴審,定擬具奏。鄒應龍即著升授通政司政卿。欽此!”這道旨意一下,京師震動,將應龍此本家傳戶誦。都亂講先時有許多不怕死的官兒,不但未將嚴嵩父子動著分毫,並連他的黨羽也沒弄倒半個。誰想教個新進書生,到成了大功。真是出人意外。隻十數日,便遍傳天下皆知。正是:
避雨無心逢內宦,片言杯酒殺奸雄,忠臣義士徒拚命,一紙功成屬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