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等眾以及百姓,有不從者立斬,然後元帥同我等並力出東門。既出城後,仍須元帥斷後,庶官軍不敢窮追,再分遣諸將連路設伏。若能就便攻破永城,救元帥暨諸將家口,更是妙事。
“尚詔道:“爾等所議亦妥。隻是屬下諸人,賢愚不等,設或泄漏,使曹邦輔知道,反受掣肘。從此刻為始,除原舊守城將士外,每城上一麵,各添巡邏將士十員,日夜輪流走動,杜絕奸謀。有人拿獲投降人一名,賞銀一百兩。”尚詔號令已畢,諸賊將各去準備。內中老弱賊眾聽了,心下甚是不平,一個個 三五合夥,在背間議論:“怎麼強壯者都隨他逃走,老弱的就該同百姓去劫西南北三營,替他們挨刀?我們要大家設個法子,教他少壯者先死。”內中有幾個道:“他如今四麵添了巡邏,日夜稽查,投降的話,斷斷不能。若開門接應官兵,我們又無力量,隻有個待官兵攻城時,佯為救應,將他們的密謀詳詳細細寫幾封書,拴在箭上,射將下去。到那日定要分撥我們去偷劫官軍營寨,隻管聽他的驅使,分出西南北三門。出去時,一遇官軍,就跪倒求降。難道官軍連投降的也亂殺不成?”眾人道:“此說大通,各要留意,彼此互傳,弄的百姓們也都知道,人人痛恨。”到晚間,官軍攻城,各拾得許多書字,向四門主將投遞。
眾將不要而同,齊到軍門營中計議。曹邦輔道:“此書字是賊人窮極計生,設法誘敵,亦未可知;或竟是實情,亦不敢定,我們勿論虛實,總要預備。諸將有何奇謀,可速說來。共成大功。”隻見參謀朱文煒獻策道:“賊眾固真假未定,此事最易裁處。書字內言明日三更,師尚詔出東門逃走,西南北三門,遣老弱者劫營。就依他的書字,明日日落時,四門加力攻打,堅他速走之心,一更時分,便退兵不攻。大人同林、管二鎮台。
吩咐各營,俱嚴裝飽食,率兵等候。若認真劫營,便與他相殺。
若實在投降,請二位鎮台入城安撫。東門少撥人馬,留一條走路,讓他逃去,亦不必阻擋。著北門林先鋒帶人馬先去永城要路三十裏內埋伏。此刻即用羽檄行文江南文武,備兵截殺,以防漏網之賊。師尚詔出東門逃走,則歸德無主,賊眾投降屬真,大人可留將鎮守,親率諸將追殺;若賊眾過期不劫營,或出城仍行對敵,則師尚詔不逃走可知。即速遣人將林先鋒喚回,鎮守北營。”話甫畢,眾將齊道:“朱參謀此計周詳審慎,極其穩妥,就照此施行。”曹軍門道:“還有一說,如賊眾假借投 降,引誘我兵入城。林、管二鎮台豈不誤遭毒手?依本院主見,賊眾投降時,可先遣勇將,分三門入城安撫,二鎮台隨後入城,以備不虞。此慎重之道也。尚詔既去,本部院率兵追殺,與林先鋒合擊。城中安撫後,餘軍趕來會剿,擒拿逃散餘黨,方為萬全。”諸將道:“大人神算無遺,尚詔成擒必矣。”眾將議定,各回營去了。
到了次酉本時,官兵四麵攻城,尚詔親自支應。待到三更,先遣賊將逼押老弱賊眾同百姓開西南北三門,出城劫官軍營寨;自己帶賊眾還有兩萬餘人,保護家屬同行殺出東門,止存了八九千人。不想少壯賊中半是老弱賊眾子侄親戚,見尚詔逃走,早料他凶多吉少,皆趁便回城,趕赴西南北三門,隨眾投降。林、管二總兵遣將安撫鎮守,一麵各帶兵追趕下來。尚詔走了七八裏,先是曹軍門人馬趕到,兩軍互有殺傷。尚詔率眾且戰且走。少刻,林管二總兵又帶兵圍裹上來,賊眾力戰,死亡十分之四,家口並所有俱為官軍所得。沿途投降者又去了一二千人。尚詔走至天明,方殺出重圍。四顧跟隨眾賊,僅存三千多人。再看地界,才離歸德不過十七八裏。心下大為驚惶,傳令眾賊:“有馬者隨行,無馬者不必勉強,各尋一條生路去罷,也算你們輔佐我一場。”說罷,含著淚,揮著手,打馬如飛的向東南奔馳。眾賊有不忍割舍者,猶舍命相隨。未四五裏,隻聽得前麵一聲炮響,人馬雁翅般擺開,當頭一將,正是林岱。
賊眾看見,喊一聲,跑去了一半。尚詔此時人困馬疲,交手後,急欲脫身,又被林岱一枝戟攪住,支應不暇。又聽得背後喊聲大震,心內一著慌,未免刀法疏漏。林岱趁空一戟,刺中肩甲,倒下馬來。軍士一齊上前拿住,諸將分頭趕殺賊眾。少刻,軍門二總兵大隊俱至。林岱迎上去報功,邦輔大喜,獎譽道:“將軍之勇,今古罕儔。吾遣君埋伏此地,知非將軍不能了此巨 孽也。本院報捷時,必首先保題。”隨傳令諸將,各分兵四路追殺餘眾,並押解尚詔並他子女親屬回歸德。正是:
登壇秉鉞元戎事,斬將擒王大將才。
露布傳聞天子悅,三軍齊唱凱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