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同學都把運算過程交給計算器,把檢驗運算結果交給同學,自己隻是對計數器進行一下操作,那麼學習能力怎麼能提高呢?而一般的大型考試,不讓使用計算器,更別說和同學們對答案了,那時候,誰來替你計算,誰來跟你對答案?這樣平時依賴計算器和同學而暫時可以完成老師所留的作業,到重要考試時後果往往很慘。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正式的考試還是畢業之後的工作任務都要有自己獨立完成的能力。因此,在中學階段,一定要堅持獨立完成作業,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有了這種獨立意識,做題時才會自覺地依靠自己運算,自己檢查答案,做題的準確率就會越來越高,最終基本上達到一次就能把習題做對的程度。
學習不能不講效率,作業不僅要保證質量還要追求速度。有一篇文章記述了這樣一件事情:2003年的一天,在某一所中學裏。學生們正在伏案專心地解答代數題……試題分量大,難度大,試卷發了兩大張,時間才過半小時,就有一個瘦瘦的學生拿著試卷離開了座位。“有什麼問題嗎?”監考老師問。“我交卷了。”那個同學說。“做好了?”監考老師十分驚訝。同學們也不由得抬起頭來望望這位第一個交卷的同學,投以欽佩的目光。此刻,班上幾個運算熟練的同學才做完第一道題。
監考老師看了一下試卷,寫得密密麻麻、整整齊齊的。他關心地問:“你複查過嗎?時間還早哩。”“我看過了。郵局還等我幫忙算個數據呢。”說完,他交了卷,急匆匆地出了教室。監考老師不知道,這位學生曾在小學時就有“速算冠軍”的稱號。他解題的高速度,來源於驚人的毅力和艱巨的勞動。他從小喜歡數學,每天做完作業後,就讀數學書籍,演算數學習題,僅在初中三年裏她演算的題目就在一萬道以上。
從這個考試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道理:要想使解題準確而且速度快,就要在學習時把知識掌握得非常牢固,平時還要做到多加練習。
目前,在廣大同學中普遍存在一個弊病,很多學生做作業隻是為了按時交作業,和作業本上的對鉤,至於自己做作業花了多少時間則幾乎不考慮。
事實上,應該把每天做題時所用的時間計算一下並做好記錄,在交作業時,和班上學習優秀的同學所用的時間做一下比較。如果差距比較大,就應當分析一下造成如此大差距的原因,是知識沒掌握好,是解題方法不合理,還是速度太慢……找到原因並在以後進行練習時多加注意和改進,一定可以超過那些優秀生的。在平時做作業時,如果有一遍做對並力求速度加快的意識,並把這一意識貫徹到具體的行動中,那麼就可以避免在考試時做不完題,和錯誤百出的現象。複查作業做完之後要獨立檢查一下作業,看是否有錯誤的地方。複查的方法很多,可以順著解題的步驟一步一步地檢查;也可以重做一遍,看答案是否一致;或者把結果代入題中,檢驗是否跟題目所給的數字一樣,等等。具體用哪種方法複查可由學生根據具體的習題來選擇確定。
複查之後,如果還有時間,不妨動腦筋歸納一下解題的思路,提煉同類習題的解法,以求舉一反三。如果檢查中發現了錯誤,除了立即更正,還一定要找到產生錯誤的原因,並盡量在以後做題的過程中避免。這裏說的隻不過是做作業的一般的方法,至於習題具體的解題方法是千變萬化的,同學們在做題的過程中要善於總結。
在考試的時候,經常有的學生在考試之後,立刻就能對自己考試的結果做出準確的估計。他們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呢?這是因為他們平時堅持獨立檢查作業的緣故。
複查就是在做完作業之後,自己想辦法來判斷作業做得是否正確。是保證作業質量不可缺少的一步,就像產品出廠前要檢驗是否合格一樣。
獨立複查作業,可以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的同學自己心中完全沒有底,做完作業對答案,交了作業隻等老師判對錯,這不是好的學習態度。應當學會自己獨立地檢查出作業的結果是否正確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