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王”:光環下的脆弱(3 / 3)

市場呼喚成熟的企業

縱觀幾年“標王”爭奪戰,似乎中國的知名品牌都是從金錢的瘋狂疊摞中創造出來的。但是,眾所周知的嚴峻形勢:亞洲金融危機、世界商業競爭的國際化、國內產品相對過剩、產品結構的不合理性等,種種矛盾日益尖銳起來。商家從淋漓暢快地大把大把賺錢,到舉步維艱,中國市場的格局從賣方市場過度到買方市場。許多老板都發出無奈的感歎,現在的生意真難做。那麼,對於昔日的“標王”又有何感想呢?

我們知道,市場經濟中,無論企業如何競爭,都應遵循它的客觀規律。企業做廣告無可厚非。然而,僅僅一味地拚金錢,拚豪氣,靠大做廣告去搶市場,而忽略了產品質量、經營管理以及現代營銷的規範運作,雖然這樣做可以獲得一時的“知名度”,產品可能在短期內銷量大增,但是,許多“標王”因此也“元氣”大傷。就拿“秦池”來說吧,一方麵是揮以巨額資金競“標王”,一方麵產品、質量、服務管理上跟不上,結果造成,廣告鋪天蓋地,市場卻逐漸萎縮。說到底,現在的大眾已不是“看”到廣告宣傳什麼就義無反顧地去買什麼,他們更多地是在比較產品的質量、價格、服務中理性地挑選自己喜愛的品牌。這就是我們說的“成熟的市場”——“買方市場”。

既然我們的“市場逐漸成熟了”,那麼,我們的企業成熟與否?我們的“愛多”病了,“秦池”病了,“孔府宴”病了,而“太子奶”從奪“標王”起,至今市場銷路一般,並且,那強加給市場的:“記住,每天喝瓶太子奶”的廣告詞,讓人看了生厭。雖然,每個“標王”都有這樣那樣的自身原因,但歸根到底是我們的企業還不成熟。如果僅靠奪“標王”就能使企業長盛不衰的話,那麼,“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寶潔”、“奔馳”、“鬆下”、“耐克”等等,世界上那麼多經曆了幾十年、幾百年的著名企業就應該去不斷地搶爭標王了。事實上,在我們企業搶奪“標王”的如火如荼的拚爭中,沒有見到一家世界著名企業。為什麼?難道不值得我們中國老板們深思嗎?

一個企業成熟的標誌不僅僅是它的知名度,更多地在於它有一套科學完整的經營管理機製和長遠的發展策略以及穩定的市場份額。一個品牌在市場中的大起大落,怎麼也不能說它是個成熟的品牌,隻能說是企業不成熟的表現。大連一家企業曾轟轟烈烈地推廣一種產品叫“珍奧核酸”,可經過短暫轟炸式的爆炒後,現在卻幾乎消聲匿跡了。據說,企業花費了上千萬元的廣告費,請一知名的廣告策劃人進行了整體營銷策劃。請外腦,搞策劃,無可非議,重要的是企業細水長流的久遠運作才是根本。搞轟動效應也沒有什麼不對,但轟動效應後麵是否跟著一個穩定的品牌,這也是成熟的企業家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前一段,“財富論壇”召集年會,世界500強中的許多企業都參加了。我們可以看看世界500強在中國投資的企業有幾個“標王”?而參加的中國企業中又有幾個“標王”?

平心而論,在“標王”那炫麗光環籠罩下,有多少老板們的愜意與虛榮,也有壓群雄、吞河山的“豪氣”,而更多的是隱藏的危機與脆弱。還有未當“標王”的“標二”、“標三”們,雖然沒有競爭著“上崗”,但不一定就比標王做得差,有的甚至還會“因禍得福”呢。

有人曾經為“標王”們算了一筆帳,幾千萬、幾個億的資金,可以招納用不盡的優秀人才,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龐大營銷網絡,甚至成立它幾個電視台、報社、雜誌社都可以,深圳“999”集團參與媒體運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怕你沒有說話的地方?

成熟的市場呼喚成熟的企業。奉勸我們的老板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成熟,做到百年不衰,千年不敗,那才叫真正的企業家和商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