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市場
銥星科技代表了未來通信發展的方向,但其依托的技術優勢並未能保證市場的勝利。“他們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市場,投入了錯誤的產品”,這是世界權威對銥星隕落的評價。
在美國科技產業頗有影響的《大眾科學》1998年12月號曾刊登一篇年度100項最佳科技成果的文章,其中這樣描述了獲得電子技術大獎的“銥星電話係統”:獨一無二的新型衛星電話係統——銥星係統,使移動電話用戶能夠從地球上任何地方給其他任何地方打電話,而不必擔心地方蜂窩電話係統互不兼容。
然而,2000年3月17日,紐約曼哈頓的一家破產法院正式宣布銥星公司結束破產保護,進入清算程序。至此,銥星公司曾向人們描繪的一個美妙的高科技“童話”終於破滅了。
隕落的銥星
銥星公司成立於1991年,主要股東是摩托羅拉,占有18%的股份。第二大股東是日本銥星公司。摩托羅拉公司從1987年就開始策劃“銥星係統”計劃,曆時11年,耗資50多億美元,旨在通過分布在太空中的66顆低地球軌道衛星把地球包圍起來,從而形成全球通信網絡。這套通信係統可以跨越時空的限製,使顧客能夠在高山、大洋及南極、北極等地方順利通話。該係統集天線、接收機、發射機、數字解碼器於一體,科技含量極高,很好地適應海上探險、極地考察、登山及偏遠地區通信的特殊需要。每顆銥星衛星重達680千克,設計壽命為5~8年。
銥星公司於1998年11月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但令人吃驚的是,公司經營不到10個月,就因客戶廖廖,欠下了40多億美元的債務。1999年8月12日,銥星公司無力支付15日到期的9000萬美元債券利息,被迫於8月15日向特拉華州的聯邦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希望通過此舉來重組債務,讓公司起死回生。根據美國《破產法》規定,申請破產保護的公司,可以在重組債務的同時繼續經營。但重組之路非常坎坷,在這種情況下,曼哈頓的破產法院為此製定了“逐漸中止業務”方案,限銥星公司必須在2000年3月17日前找到買主,否則就進入清算程序。方案實施後,銥星公司一直在等待著新的投資者,然而,盡管倒計時的嘀嗒聲沒有讓銥星公司的老板放棄幻想,但大限之日到來之時,“救世主”並沒有出現。
銥星隕落了!它隕落時劃出的“流光”,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高科技不等於市場的新案例。
高科技不一定創造市場
銥星科技代表了未來通信發展的方向,但僅憑技術的優勢並未能保證市場的勝利。“他們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市場,投入了錯誤的產品”,這是業界權威對銥星隕落的評價。日新月異的電信技術在不斷為人們創造新通信手段的同時,也在終結著另一些通信方式。在地麵的數字蜂窩通信網覆蓋日益發達、漫遊暢通全球、資費日益降低的強大競爭麵前,市場定位、營銷體製的失誤,將銥星的偉大創舉淘汰出局。
首先,銥星的高技術導致了高成本。銥星係統技術上的先進性在目前的衛星通信係統中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銥星係統衛星之間通過星際鏈路直接傳送信息,這使得銥星係統用戶可以不依賴地麵網而直接通信,但這也恰恰造成了係統風險大、製造成本過高、維護成本也過高的尷尬境地。誰也不能否認銥星的高科技含量,但用66顆高技術衛星編織起來的世紀末科技童話在商用之初卻將自己定位在“貴族科技”。銥星手機價格每部高達3000美元,話費標準是:國內每分鍾9.8美元,國際每分鍾27.4美元。
其次,銥星的高技術導致市場定位失誤。這並不是一個離開它就不行的產品,而隻是現有通訊手段的補充和延伸。因為,畢竟在撒哈拉沙漠、加勒比海島嶼與珠穆朗瑪峰等普通電話的盲區,需要使用電話的人是少得可憐的。因此,盡管銥星手機是高科技產品,但全球究竟有多少人願意享受這種高科技服務,同時又樂意為其付出高昂的費用呢?何況銥星手機在許多方麵尚不及普通電話,如普通電話可以在室內使用,而銥星電話隻能在空曠地方使用;電話費、手機費的價格均遠遠高於普通移動電話;銥星公司投入商業運營後服務質量也不如人意等等。
再次,銥星的高技術使企業患上了“市場營銷近視症”。在市場競爭中,競爭的核心就是爭取消費者,企業必須集中精力研究消費者,誰贏得了消費者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勝。企業之所以會患上“市場營銷近視症”還是在於他們忽略了市場,忽略了消費者的需要。因為,如果產品不適合需要,不能引起人們的購買欲望,對銷售者來說,仍然不能成為現實的市場。從銥星公司來看,用66顆高技術衛星編織起來的通訊網卻不是用戶所需要的。雖然銥星是高科技產品,但這種技術帶來的產品卻存在著價值過剩,致使其高昂的價格讓對其有需要的用戶望而退卻,壓抑了他們的需求。同時,由於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所謂“傳統移動電話”大步向移動互聯網時代邁進,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西門子等手機製造商們都推出了多款基於無線應用協議(WAP)的商務手機,完全把移動電話帶入到了互聯網領域。這樣一來,壓抑需求的消費者自然轉向了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和西門子的產品,也就是說,市場營銷近視症沒有給銥星公司的產品帶來市場,那麼,破產便是必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