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2章 考慮到祖國的榮譽(1 / 1)

人的健全,不但靠飲食,尤靠運動。

——蔡元培(現代教育家)

1914年,馬約翰應聘到清華大學任教,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清華每年要送100名學生去美國學習,被送的學生在身體方麵也應該像樣一點,不能把帝國主義蔑視中國人的所謂“東亞病夫”送過去。

馬約翰的建議受到了學校方麵的重視,清華在體育設施方麵很快就有了很大的改進。當時,馬約翰動員學生重視體育的目的,還仍然停留在樸素的愛國主義層麵。

他說:“從我來說,我主要是考慮到祖國的榮譽問題,怕學生出國受欺侮,被人說中國人就是弱,就是‘東亞病夫’。因此,我常向學生說,你們要好好鍛煉身體,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勁,要去幹,別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們能玩什麼,你們也要能玩什麼;不要給中國人丟臉,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別人一發狠,你就怕;別人一瞪眼,你就哆嗦。中國學生,在外國念書是好樣的,因此我想到學生在體育方麵,也不要落人後,要求大家不僅念書要好,體育也要棒,身體也要棒。”

但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清華的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隻重視讀書而輕視甚至是忽視體育的傾向,大多數人不僅沒有進行體育活動的良好習慣,就是正式的體育課也不大願意參加。

為了扭轉這種局麵,學校曾不得不采取某些強製鍛煉措施,例如,規定每天下午4點到5點,所有學生都必須到室外進行體育活動,並且將圖書館、教室、宿舍統統鎖上,不讓他們留在室內。

但就是這樣規定也仍然有不少人雖然離開了教室和宿舍,卻躲到樹林或是其他一些僻靜的地方去看書或休息。這時候,馬約翰便到處去搜尋學生,動員他們去跑、去跳、去打拳、練劍等等。在馬約翰和各有關人士的支持下,學校還規定學生必須在體育方麵達到一定標準才能畢業,才能出國留學。這一規定對於清華體育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點石成金

人才的發展不應該是片麵的單方向發展,而應該是全麵發展。一個智商高但身體素質差的人,終會因為身體的原因無法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繼續前進,從而在無形之中造成一種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