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北農村小學生課堂參與度的調查與分析(2 / 2)

教師教學方式或模式的影響。40%的小學生認為課堂氛圍影響課堂回答;29%的小學生認為老師上課方式影響課堂回答;51%的學生都說老師導入課程都是“直接進入主題”。60%的學生認為家庭作業主要來源於教師的布置;將近70%的學生課間活動都在完成教師上節課布置的作業。

教材內容設置的影響。在課前預習這一要素方麵,30%的學生也就是將近一小半的同學認為,因為書上內容他們無法理解而不能很好地參與課前預習。

(二)建議

1.集中小學生注意力,增強自製力。

(1)集中小學生注意力。低年級小學生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他們的注意力基本是被動的,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比較差,在整個小學階段,無意注意仍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課堂上,老師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要時刻提醒正在“走神”的同學注意聽講。在家裏,家長應協助老師監督學生完成作業或預習活動,多提醒。

(2)增強自製力。小學生的自製力很差,因此,在增強自製力方麵,家長和老師仍然占主要地位。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媒體越來越普及,網絡上的“花花世界”誘惑著小學生,使一些學生沉迷於這些誘惑而忽視學習,有些學生甚至在課堂上玩手機遊戲,需要老師和家長合理控製或者正確引導,引導學生利用電子資源輔助學習,適當利用網上娛樂活動休閑。

2.優化教學方式或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1)巧妙導入。一節課的導入方式影響這節課的課堂氛圍,教師應采用新穎獨特的方式開啟一堂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小故事的方式導入課堂,等等。

(2)情境教學。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師應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激發學生興趣,使小學生很好地參與課堂。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讓小學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活躍課堂氛圍。如狐狸和烏鴉這一課就可以讓小學生分別扮演狐狸和烏鴉,表演狐狸和烏鴉的對話和動作。

(3)善於鼓勵、表揚。小學生基本適合“鼓勵教學法”,即老師越鼓勵表揚,學生越來越努力,老師的表揚對學生來說是“無上榮耀”的事。因此,教師應不吝嗇表揚,多進行口頭或者書麵表揚,少一些打壓和批評。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應根據情況適當進行表揚鼓勵。

(4)掌握課堂節奏。教師上課時應根據學生聽課節奏或者課堂實際情況掌握課堂節奏,而不應該按照教程進度規劃課堂節奏。有些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差,掌握知識的能力比較差,或者反應能力比較差,需要教師合理掌握課堂節奏。

3.完善教材內容,適應小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1)圖文並茂。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雖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教材應該圖文並茂,文章中插入圖片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課本內容,而不是讓學生難以理解書本內容。圖文並茂的課本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課本內容,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理論聯係實際。課本上的內容應更多地聯係實際生活,可以讓學生聯想身邊發生的事,讓學生有感而發、有話可說,積極發言,活躍課堂。教師應由書本上的內容引導學生想到自己的生活實際。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效參與課堂,而且可以讓學生聯係實際,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參考文獻:

[1]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國教育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