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型生本課堂背景下的科學課如何組織小組進行有效討論(1 / 2)

任務型生本課堂背景下的科學課如何組織小組進行有效討論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王飛

摘 要: 在我校全麵推開的任務型生本課堂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一堂科學課的結構基本以學生圍繞任務單討論,互助合作,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主。但是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往往會偏離重點,使討論效率低下。究竟如何引導學生有效討論是教師應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 科學課 小組合作 有效討論 生本課堂

科學課是一門強調實驗、探究的學科,實驗和探究更需要思維的碰撞。任務型的生本課堂為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創造了良好的平台。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落後的教學模式,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看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親身實踐;變學生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式、討論式學習。課堂教學中最明顯的特征表現是教師不僅研究自己的教學質量,更注重研究學生的學。而小組討論可以充分體現這些理念,這種方式已經被廣大教師運用到科學課堂中,但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反映在:(1)重結果輕過程;(2)討論容易偏離重點;(3)討論問題設計不合理;(4)把討論變成優等生唱獨角戲的舞台,沒有全員參與。科學課中如何組織小組有效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討論,並且在討論中有所收獲呢?下麵是我經過實踐、思考、學習得出的看法。

一、設計有效問題是進行有效討論的前提

上課之前教師需要大量準備,設計有效的值得討論的適切性問題。我們要與時俱進地跟上學生思維,站在學生立場創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場景,而不能設計一些學生根本不了解、不能引起共鳴的問題,因為隻有適合學生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討論和探究欲望。問題不能過大、過難,以免學生討論得天馬行空,不知不覺就偏離主題。如學習能量轉化時,我設計的問題是:“在《超級減肥王》節目中有一位體重達401斤的選手,他調侃自己說:‘現在那麼胖,都是太陽惹的禍!’從能量轉化角度看,你覺得他的話有道理嗎?請解釋你的觀點。”麵對這樣的問題,學生討論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因為有些小組就有一些體重超標的學生,而減肥這個話題學生很熟悉,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這樣問題可以為有效討論創造前提。

二、分析學情,進行充分的預設是有效討論的保障

有些教師上公開課時經常會麵對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在討論中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充分分析學情,對學生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可能問題進行充分預設。因為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為了證明自己的看法,需要一些知識材料,但本身有時會遇到知識“瓶頸”,向老師求助。老師若沒有充分準備,有時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下降或討論受阻。當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能出現爭論,有時需要教師當裁判,如果教師進行充分預設,就可以及時抓住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生成的教學資源使討論更有效。如上電路這部分內容時,我要求學生討論“如何用一個開關同時控製兩盞燈,並設計電路圖”。學生經過討論後出現兩種不同的接法:一種是串聯,一種是並聯。每個小組都認為自己的接法比另一種接法好。這時就要抓住這個生成性教學資源,讓學生繼續討論:你們都認為自己的接法好,能不能說說好在哪裏,另一種接法有什麼缺點?學生進入新一輪激烈討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