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貝·胡安娜
索貝·胡安娜·伊內斯·德拉克魯斯(1651—1695年),是殖民地時期墨西哥的著名女詩人。她文才出眾,天生麗質,熱愛生活,反對天主教會的禁欲主義,但是這位“第十個繆斯”在16歲時就離棄了灑滿陽光和鮮花的生活道路,而進入陰暗和孤寂的修道院。她為什麼選擇當修女的生活道路?長期以來,這是一個纏繞人們心頭的疑問。
索貝·胡安娜3歲時就讀書識字,8歲就寫詩,表現出非凡的天才。9歲時,她到墨西哥城,住在外祖父家裏。在家庭私人圖書館,她博覽群書,逐步掌握了神學、哲學、天文、星象、繪畫、音樂、文學、語言等方麵的知識,成為當時聞名的有學識的、美麗的貴族小姐。
由於她崇高的聲譽和出眾的才華,1665年14歲時便被西班牙總督曼塞拉候爵召進宮廷,做總督夫人的侍從女官,並被封為候爵夫人。有一次,總督為了試驗她的淵博知識,邀請40多名學者對她進行考問,她對答如流,戰績斐然,被傳頌為奇女。但是,兩年後她毅然地放棄了優裕的宮廷生活,而去修道院過清苦的修女生活。是什麼原因促進她進修道院呢?據說,她看不慣宮廷的奢侈、虛偽的浮華,認為這一切與她這樣一位文采熠熠的少女格格不入。但是,這個原因足以使她去當修女嗎?
實際上,索貝·胡安娜是位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她極力衝破天文教會蒙昧主義的束縛,熱情地追求知識,不知疲倦地進行創造活動。1691年,她撰寫了題為《答菲洛特亞·德拉克魯斯修女》的半自傳式文章,回擊了教會對她從事文學創作的非難,表達了她爭取婦女解放,要求男女平等的先進思想。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索貝·胡安娜所經曆的艱辛和不平坦的道路,以及她具有的堅毅性格和頑強刻苦的學習精神。顯然,這一切是同教會專製主義不相容的。
在16和17世紀西班牙“黃金時代”精神的影響下,索貝·胡安娜以文學作品為武器,反對教會禁欲主義,宣傳自由戀愛和個性解放。她的喜劇作品便是這種進步思想的表達,在劇中她采用很多幽默、誤會等喜劇情節,諷刺了中世紀教會的禁欲主義。由此看來,她的文學作品表達了人文主義思想,而對抗以神為宇宙中心的教會世界觀。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她的這些作品都是在幽暗的修道院裏創作出來的。
在殖民地時期的墨西哥,中世紀的封建思想主宰著意識形態領域。在這種氛圍下,婦女的社會地位低下,受到歧視,一般被束縛在家庭裏。但是,索貝·胡安娜衝破重重社會阻力,熱情地追求知識,她觀察、思考、研究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從而得出自己的看法,例如雞蛋為什麼在熱水裏結成塊,而在糖漿中碎散的道理。為此,她自豪地指出,人們認為“我們婦女除了烹飪哲學還能知道什麼?但是,如果亞裏士多德懂得烹飪,他會寫出更多的東西”。實際上,她的這種叛逆精神是同教會所捍衛的封建思想相對立的,然而其先進思想正是在修道院裏表達出來的。
她一生沒有導師的指點,不能參加自由的交談,隻因她是女子;在漫長的學習和創作生涯中“隻有無聲的書和麻木的墨水瓶”作伴。她作為有成就的神學家和修女,卻不能像其他神父那樣宣教講義,主持禮拜儀式,隻因她是女子。其傑出的科學和文學成就卻使她遭到忌恨和抨擊,因此,她悲憤地指出:“學習鑽研就是把劍交給激怒的對手。”她作為修女,並不向傳統習慣勢力屈服,而是在逆境中頑強地抗爭。
據傳說,索貝·胡安娜是一個貴族的私生女,因此倍受社會歧視。她曾愛上一個貴族子弟,但是卻未能和她所愛的人結婚。愛情上的挫折可能促使她厭惡塵世,進入修道院。
索貝·胡安娜在修道院生活了28年,期間她除了完成份內的宗教職責之外,將絕大部分時間投入到文學創作和科學研究中。她設法搜集了4000多冊書籍和購置了許多科學儀器。結果,她所在的聖耶羅米修道院成為當時墨西哥的文化中心。
從其一生的活動看,其人文主義思想和叛逆精神是同封建思想相對立的,這不可能引導她進入修道院。然而,她正是在16歲花季的時候進入教會的堡壘,看來這既不符合其生活邏輯,也不反映其宗教上的虔誠。那麼,應如何解釋這個事實呢?也許,對宮廷生活的厭棄,愛情上的挫折和世態的炎涼促使她采取違背常軌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