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的家鄉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海濱的和平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巍峨雄壯的園柱形紀念碑,紀念碑麵臨浩淼的地中海,碑高199英尺,用赫紅色大理石造成,上麵書寫著“光榮屬於哥倫布”、“向哥倫布致敬”兩行大字。環繞柱體中部,雕有5個淩空飛舞的女神,底座四周雕有8隻巨大而神態各異的黑獅。碑頂端是一尊哥倫布全身立雕像,他雙眸凝神遠望,揮手指向前方。離紀念碑百米不遠處的港口,停泊著哥倫布首次出航探險時乘坐的“聖瑪利亞號”複製品。這是一艘黑色木帆船,船身長25米,最寬處8米,重90噸。原來的“聖瑪利亞號”已在航行途中觸礁沉沒。1492年當哥倫布從新大陸返回西班牙時,曾奉詔來到這裏的聖阿嘉特教堂朝拜西班牙君王伊伯拉和斐迪南。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將世界曆史推進到一個偉大的嶄新的時代。盡管不少人著書立說,證明在他之前已有人到達美洲,如10世紀後期11世紀初期的挪威人、冰島人,《梁書》記載的公元5世紀僧人慧深等;但他們的到達均不能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相提並論,前者隻是零星的、個人的活動,沒有對社會發展、曆史進程有什麼影響,而後者則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曆史事件。它對歐洲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對美洲大陸曆史進程的改觀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深遠影響。哥倫布作為一位偉大的曆史人物將永遠名垂史冊。
然而,這樣一位新世界發現者、偉大的航海家究竟是哪個國籍的人呢?其中不乏有說他是葡萄牙人、卡斯蒂利亞人、加泰隆人、科西嘉人、馬霍爾人、法國人、英國人、德國人、希臘人、美國人的,甚至個別美國人竟說哥倫布是一個真正的印第安人,隻是因為“被風吹過去了”(一種神話中常用的交通手段),因而他知道回家的路,這自然是十分荒誕的。但較普遍的說法是,哥倫布1451年出生於意大利的熱那亞城,祖父喬瓦尼·哥倫布是一個經營毛紡織業作坊的手工業者,作坊開設在城東5裏處的昆特鎮,父親多米尼科·哥倫布是一個獨立經營呢絨作坊的手工業能手,擁有紡織機,作坊建在熱那亞城東附近。他還是織布行會會員,在同行中享有一定的威望。1445年,他與一位住在比薩格羅河穀的紡織工女兒蘇珊娜·豐唐納羅莎結婚。6年後,克裏斯托弗·哥倫布就降生在這裏。關於哥倫布家庭和他的早期生活,人們知道得很少。他在14歲時隻上了一年不到的拉丁文學校,以後就開始出海航行。他曾當過海盜。1476年他參加了葡萄牙反對熱那亞的一場海戰,當時哥倫布的船中彈起火,他靠一把漿遊到岸邊,登陸後流落在裏斯本,後投靠同鄉謀生。此後到1497年替商館做生意,1479年重又過著海上飄泊生活。1483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提出西航印度的探險計劃,請求給予援助,然遭拒絕。1486年又向西班牙君王求援也沒結果。此後又分別向英、法協商遠航事宜,仍不成功。直到1492年4月才與西班牙王室簽訂了實現“偉大事業”的協議。當年8月3日黎明,哥倫布率領“聖瑪利亞號”、“平塔號”、“尼尼亞號”從西班牙帕洛斯港揚帆出航,橫渡大西洋,終於在10月12日登上了“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