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夫人之死
1932年11月8日清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邸和往常一樣顯得格外安寧、靜寂。管家瓦西裏耶莢娜準備好了精美的早餐去叫斯大林的第二位夫人、現第一夫人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愛稱娜佳),但屋裏沒有任何反應。她急切地推開門,驚呆了:隻見娜佳已倒在血泊之中,手中握著一支“鬆牌”袖珍手槍,屍體已經冰冷。事後查明,7日夜晚,她和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等黨政領導人一起參加了在克裏姆林宮舉行的十月革命15周年慶祝宴會,可她中途退場回到了住所,在臥室給丈夫寫下一封絕筆信,並親吻了熟睡在床上的兒子和女兒後,便神秘地死去了,時年32歲。娜佳的死給了斯大林極大的震驚: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難道我不善於體貼?沒有把她當作妻子去愛?難道沒有尊重她?難道少陪她上幾次劇院就那麼重要?最初幾天,斯大林的精神幾乎崩潰,他承受不了人們對此事的紛紛議論,甚至對娜佳的嫂子說道:“我也不想活下去了……”他對妻子的行動非常憤慨,但他還是從內心裏愛著她。他強忍悲憤參加了妻子的遺體告別儀式,手扶棺木悲哀地沉默著,隨後走到遺體前最後看了她一眼,把她葬入隻有各界名流和將軍才能有幸安息之地——新聖母公墓,其豪華程度足以同曆代俄羅斯女皇的殯喪禮儀相媲美。斯大林還請來雕塑大師為妻子塑了一尊全身像,並讓她挺立在墓地上。墓碑上除刻著娜佳的姓名和出生與去世年月日外,還刻著約瑟夫·斯大林的姓名,表示兩人永遠在一起。娜佳的死成了斯大林心底深處一塊永遠流著血的傷口。從此,他熬過了21年的光棍生活。他忘不了她,他把她1929年春夏時心情愉快時拍的照片放大後掛在克裏姆林宮的住所和新搬進的別墅房間的牆上,讓她陪伴著他。好多年以後,他還帶著難以忘懷的心情對人歎氣,他真不理解她為什麼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很自然,這位才貌超群、姿色絕佳、性格活潑的蘇聯第一夫人的自殺,震撼了整個蘇聯和全世界。幾十年來,前蘇聯國內外在評估斯大林功過的同時,一直在探索他妻子悲劇的奧秘,不少專家、學者和當事人、知情者也發表了各自的看法。當時,各方麵都想知道她夭折的原因。駐莫斯科的外國記者團由於得不到官方的解釋,隻好滿足於傳遍全城的各種小道消息,例如:娜佳死於車禍,死於闌尾炎等等。不言而喻,官方報紙沒有提到娜佳死亡的詳情,報紙隻報道了她因病逝世的消息,還發表了病情公告。有人認為,這顯然是偽造的。前蘇聯老百姓長期以來一直私下認為,娜佳是在1932年11月的一個夜晚飲彈身亡的。但是官方從未證實有關謠傳,即她是在同斯大林發生激烈爭吵之後被謀殺或自殺的。在前蘇聯國家政治保安總局工作人員中,流傳著兩種說法:一種與上麵的提法近似,認為娜佳是開槍自殺;另一種則是人們的竊竊私語,斷言是被斯大林所槍殺。娜佳的女兒斯維特蘭娜在其專著《致友人的二十封信》、《僅僅一年》中始終堅信她的母親是自殺而死的。可不少人士仍反對這種說法,如蘇聯著名的流亡政治活動家蘇瓦林在《斯大林》一書中曾專列一節探索娜佳的命運,他說“雖然自殺一說在當時是可信的,但時到今天,這種說法在克裏姆林宮的圈子裏,也已經非官方地否定了,同時,權威的見證人也否定了它。”
那麼,娜佳猝死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如果是自殺,其根源何在?據史料記載,娜佳死後不久,斯大林推出這樣一種說法:他妻子得了病,本來已開始好轉,可她不顧醫生的勸告,下床過早,結果導致了並發症和死亡。高級記者和學者解力夫在所著《斯大林》中談到:他把她的自殺歸罪於她的家庭、波利娜·莫洛托娃和近克爾·阿倫的小說《綠帽》的壞影響,她死前在閱讀這部小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斯大林對那些他主觀上認為造成娜佳死因的因素越來越痛恨,經常咒罵娜佳生前讀過的書籍和好友,咒罵送給了娜佳手槍的巴維爾氣(娜佳的哥哥)。然而,斯大林的觀點是不能讓人信服的。應該說,娜佳的死,有著極為複雜的家庭和政治原因。正如此,才會形成各種不同的說法。
我國學者葉書宗的《蘇聯的革命與建設》一書認為娜佳的自殺是蘇聯國內政治潛在危機的又一表現,她完全是由於政治原因而自殺的。作者引用斯維特蘭娜的話說:“母親的遺書充滿了控訴和譴責,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封政治信件。父親在讀完這封信後會想,媽媽站在當年反對派的行列裏了。如果她沒有死,那麼她以後的命運會是如何呢?不會有什麼好事等著她。早晚她會成為父親的敵人。當她看到她的最好老朋友,如布哈林、葉努基澤、雷登斯等都一一死去,她是決不會沉默的,她是絕對熬不過去的。”這也就是說,娜佳的死,是在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