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衣笛手”真相
在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威悉河畔,有一座古老的哈默爾恩小城鎮。據說在1284年,該城遭受了鼠疫的襲擊,那一年城裏來了一位身穿五顏六色服裝的“彩衣笛手”,在城裏一條“無鼓街”上帶走了130位天真無邪的孩子,從此音訊杳無,蹤跡難覓。迄今為止,哈默爾恩城的“無鼓街”上還有一塊刻有記載這一悲慘事件的碑石:“1284年6月26日,哈默爾恩城的130個孩子,被身穿斑斕彩衣的笛手帶走,從此杳無蹤影……”。到底是誰帶走了這些孩子?這和老鼠有什麼關聯?這130位孩子為什麼出走?他們又到哪裏去了呢?從17世紀以來,學者們就開始對這些問題爭論不休,持續了幾百年而未能作出令人滿意的回答。“彩衣笛手”的曆史真相究竟如何?目前這個未解之謎每年吸引著數十萬遊客到哈默爾恩城觀光旅行,試解謎底。
有的專家學者認為:“彩衣笛手”純粹是子虛烏有的杜撰故事。如同歐美許多曆史文學作品中的古老傳說一樣,它成為後代許多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作曲家的靈感源泉和創作素材。這個民間故事之所以盛傳不衰,因為其中包含了一個道德寓言和政治性的諷喻哲理。根據這個傳說,在哈默爾恩遭受鼠疫襲擊的那一年,來了一位身穿彩衣而來路不明的陌生人,他答應以事先商定的款項為酬勞,將城裏的老鼠全部趕走。於是他便吹響手中的笛子,老鼠便神使鬼差地跟著他到城外的威悉河裏全部淹死了,但忘恩負義的市民拒不遵守諾言,遲遲不肯支付報酬給他。這位“彩衣笛手”隨即吹起笛子,城裏的130個孩子便跟在他的身後,朝城牆東邊的哥本山而去,那裏大地開裂,將孩子們吞沒殆盡。這些學者指出:“彩衣笛手”的故事神乎其神,這個不幸的結局更使民間傳說增強了感染力、說服力。這個傳說故事的目的是要求人們牢記不可忘恩負義的道德規範,並且諷刺了那些誇誇其談而不守信用的人,它沒有以曆史上的真人真事作為依據。
另外一些學者經過考辨論證後認為:“彩衣笛手”在曆史上真有其人其事。莫裏斯·謝博爾特為了解開謎團,翻閱了哈默爾恩博物館記載這一奇異故事的大量紀念文物和曆史書籍,他認為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必須首先將捕鼠之事弄得一清二楚。近代科學知識證明了“彩衣笛手”用笛子來誘引捕殺老鼠是完全可行的,他利用高頻率的笛聲使老鼠的神經緊張而產生紊亂,從而誘使它們紛紛擁入河中自殺。曆史上英國就有人使用過一種錫笛,捉鼠人利用錫笛發出的高頻率的抖顫音調將成千上萬的老鼠驅入陷阱內。在中世紀,在歐洲大陸橫行鼠疫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因此,出現一個巡遊的抓鼠人利用高頻率的笛聲把老鼠引向河中淹死,是完全可能的。
那麼,“彩衣笛手”又是誰呢?失蹤的130位孩子又到哪裏去了呢?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用於探究這一曆史懸案的漢斯·多貝廷認為“彩衣笛手”是一位蓄有胡須、身材壯實而和藹可親的老者,名叫尼古拉·施皮格爾伯格。事情真相是在1284年6月26日的宗教節日,他帶領哈默爾恩城的130位少年向東遷移到波羅的海沿岸的波美拉尼亞一帶去了。尼古拉·施皮格爾伯格是一位德國的移民官,在1284年前後經常來往於哈默爾恩和波美拉尼亞之間,他的兩個弟弟也是負責轉動移民的官員,曾經在哈默爾恩城附近定居過。據史料記載,當130位孩子失蹤時,施皮格爾伯格也同時銷聲匿跡了。1284年7月8日,在孩子們失蹤後的第11天,有人在德國什切青港還見到過施皮格爾伯格。什切青港是當時移民必經之地,距哈默爾恩城大約250英裏,正好12天左右的路程。當時,對於13世紀人口稠密的德國城鎮來說,人們迫切希望向東遷移開發墾殖,東部被稱為“福地樂土”,那裏盛產肉類、蜂蜜、小麥,當地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也歡迎德國移民,他們可以增強防衛力量,用於阻擋來自俄羅斯的侵略和掠奪。於是受王公貴族的支持,當時德國東遷的移民不斷增加。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施皮格爾伯格帶了130個少年向東部遷移是不足為怪的。經過周密細致的考證,漢斯·多貝廷認為當時的東遷途中,他們所乘坐的航船在波美拉尼亞海岸附近沉沒了,施皮格爾伯格與130位少年一同罹難了。這就是中世紀記載中所說的哈默爾恩城130個孩子杳然無蹤的原委。
直到現在,每逢一年夏季6月26日的宗教節日,哈默爾恩城還上演有關“彩衣笛手”的戲劇,舞台上突出表現兒童扮演的老鼠和當年失蹤的少年,幾百位孩子還跟在一個身穿彩衣服裝的笛手後麵,在全城穿街走巷。哈默爾恩每年吸引20萬名遊客到這裏觀光遊覽,其中不乏窮究“彩衣笛手”謎底的人。當年,那130位孩子走向了何處未知的地平線?“彩衣笛手”其人其事的曆史真相究竟怎樣?沒有人知道答案,但謎團總有雲消霧散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