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當年楊筠鬆路過趙崗礓石窩時,看出這裏是塊出宰相的風水寶地,又見旁邊有座土地廟,就讓班頭燒香詢問土地爺,自己在心裏默求答案。誰知土地爺讓那燃香煙霧旋轉,與楊筠鬆默求的正好相反,意在告訴楊筠鬆他判斷失誤,這塊地根本不沾好風水的邊。楊筠鬆恨土地爺說謊,心中惱怒,這才下令讓班頭捆上他回縣衙受審。當天晚上土地爺給楊筠鬆托夢,訴說自己的冤情:“你是人間的縣太爺,和我們的城隍爺同級,拿我這個最低級的土地神問罪綽綽有餘。我在礓石窩風水寶地上說了謊不假,可那宰相地是人家單明玉的,人家的老爺子老奶奶幾代人積德行善,把萬貫家產都散光了,上神怕別人搶走這塊好風水,專門派我來看著。早幾年商會裏的大掌櫃請人看出來了,要把他的亡父葬在這裏,我弄得他刨墓坑钁頭砍人腿,拉棺材翻車砸傷人,最後他罵風水先生淨是胡說騙錢,放棄了這塊墳地。這事我掩蓋還來不及哩,咋敢對你講實話?”楊筠鬆聽土地爺說得在理,第二天才把他送回原處,采取了後來的那些步驟!
要說這個楊筠鬆也是風水行當之中的一朵奇葩,在華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之中,做風水這一行講究的是不沾因果,哪怕是為了給人看風水解麵相,也不過是糊口生存而已,從來沒有人像楊筠鬆一樣,不為名不為利,居然利用風水之術幫助窮人!
沒有回報,免費透露“天機”在當時可是一種被視為會遭遇天譴的行為,楊筠鬆如此“行俠仗義”,其實與他的身世有著極大的關係。
在楊筠鬆一生寫了六部風水寶典,《疑龍經》、《撼龍經》、《一粒粟》、《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其中都隱晦地提到了他一生風水修為的來曆——蓬萊仙人傳道。
到了現代,楊筠鬆所謂蓬萊仙人傳道的來曆已經無從考證,但是他卻留下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傳承——鬼鋪!
聽到這裏,劉衍不禁有些困惑,如果這個鬼鋪真的是楊筠鬆留下的傳承,那麼怎會變成今天這幅勢利模樣呢?要知道楊筠鬆可是能夠大公無私以風水秘術度貧苦百姓的,他的傳人卻成為了勢利的鬼鋪主人,這其中的差距還真是夠大的。
張天師似乎看出了劉衍的困惑,歎息了一聲將這件在玄界之中也屬於辛密的事情告訴給了劉衍!
這一切的事情都要從楊筠鬆的一個徒子徒孫說起,這個人並非是從小就學習風水秘術成為一名風水相師,而是半路出家,此人年輕的時候曾經官拜巡撫一職,可以說的上是官運亨通。
劉耄耋便是他的名字,不過這是後來改的名字,至於他的真名早就已經淹沒在了曆史的塵埃之中,隨風散去。
提起這個劉耄耋劉巡撫,在蘇浙一帶可以說得上是人家喻戶曉,他自幼才華過人,胸懷大誌,官運亨通。為此,他陽宅修府邸,陰宅造墳塋。
劉巡撫家族墓地坐落在蘇浙魚米之鄉樂天橋以東二十米處。該墓地在華國一段特殊時期被當成四舊摧毀,現遺址尚存石獅一對。墓地從前頗為壯觀,南北長、東西短的長方形墓園,總麵積達百畝之多,地勢北高南低,東有小河環繞、西有守護墓人廬舍,北端是一帶橫亙東西的土山,略呈拱形,山上鬆柏繁茂,南端一道築有東西向的高牆,圍牆頂部上麵可以趕馬車。墳地圍牆,灰磚砌成,中間砸三合土,頂端浸磚白灰灌注。高牆居中是墓園大門,可左右開啟,門外兩側擺放著石獅各一對,石獅左右各有高大幡杆兩根,其接近頂端處懸掛著木鬥。石門裏邊是一個石牌坊,矗立著東西兩端相對應的華表,其漢白玉柱通體雕琢,精細華美,頂端蹲坐一昂首向天的石獸,其名為“望天吼”。往北望去,筆直寬廣的神道。神道居中距墓園門不遠處有一巨型石製祭台。約有一間房大小,上麵擺放著石祭壇五具,祭台的前下方擺放著石供桌,上有石香爐、石鼎、石製酒具。祭壇左右各有大型神道碑一通,碑基是巨大的方石,碑的兩麵刻有滿漢兩種文字的碑文,神道兩側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兩兩相對應的石駱駝、石馬、石羊、石獸和執笏的石製官員等。再往裏,擺放的是大理石石桌,石桌要比祭台大一套,石桌上擺放著白玉石,大石瓶,石罐、大石盤等。所有這些器物為供每年清明節祭祀所用,這些在神道上通往墓地的設施,將整個墓地烘托得莊嚴肅穆,壁壘森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