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國際空間站
科學&生活
作者:貓哥
每天,國際空間站默默無聞地運行在近地軌道,晴朗無雲的夜空,你有沒有想過抬頭搜尋屬於國際號空間站的那一個星點?NASA分管人類探索與行動的副主管威廉‘格斯登美爾說:“看到空間站從頭頂飛過,意識到人類建造了這樣一個軌道飛行器,幾乎任何人在合適的時機抬頭都能看到,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國際空間站,源於美國在冷戰背景下的戰略防禦計劃,因冷戰結束就差那麼一點項目就解散了。上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由於蘇聯解體以至國家經濟孱弱,缺乏獨立運行大型空間站的能力,也需要與其他國家合作空間站項目。於是,美俄兩國一拍即合,聯合歐洲航空局、加拿大航空局、日本宇宙航空航天開發機構與巴西航天局,一起籌劃國際空間站,於1998年發射國際空間站第一個組件。
時至今日.國際空間站作為迄今人類製造最大的人造天體,已經在各種波折中運行到了第十五個年頭,和任何一個大型科學項目一樣,它招來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非議。有人表示,已經花費了差不多幹億美元的空間站是對人類資源的極大浪費。對於此,貓哥想回應的是,且不說國際空間站帶動的係統工程已經造就了至少3倍投入的產出,微重力下各種人類活動更為N年以後的人類進軍深空宇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沒辦法,地球人中總有些因循守舊之人,就像當年清朝修鐵路卻有人認為這斷了龍脈以至於拆毀鐵軌。
無論怎樣,哪怕國際空間站完全是個虧損項目,但能夠先後融合六大航天機構,總計十六個國家參與的全球性科學計劃,國際空間站足以在人類科學史中占輝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