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汁

全景科學

作者:張超

寒冷的冬天,吃上一鍋熱乎乎的美味是最幸福的事。這種情景在各個地方部有不同的呈現,比如在東北,人們喜歡煮上一鍋酸菜白肉;在北京,人們喜歡用紫銅火鍋涮羊肉;在四川,人們喜歡香辣誘人的麻辣火鍋,這些美味都少不了畫龍點睛的東西——醬汁。

沒有人不喜歡各種醬汁的鮮香。倘若走到超市看看,光是醬油就種類繁多,除了傳統的醬油、生抽、老抽,還有諸如海鮮醬油、蒸魚豉油與草菇醬油等等。作為用顯微鏡試圖窺探微觀世界的人們來說,這些舌尖上的味道,也是微觀世界神奇的畫師。很多人曾問我,買了一台顯微鏡,能看些什麼有趣的東西?洋蔥表皮麼?口腔上皮細胞麼?不不,把廚房裏的醬油醬汁看一遍,就足夠享受一場視覺盛宴。

看的方法很簡單,把一點醬汁滴在載玻片上,不用管什麼形狀,也不用問溫度濕度種種條件,隻需靜靜等待。少則幾分鍾,多則幾十分鍾,顯微鏡下的醬汁開始自己的藝術生涯——它開始結晶了。或許開始是一個規則的立方體,或許最先就是一朵小花,之後便有了千變萬化。

神奇的是,不同類型,或者不同品牌的醬汁,結出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如果醬油的濃度較小,食鹽的含量較多,醬油呈淺褐色,那麼結晶中有很多近似於立方體的形狀,周圍則如同鬆枝般交錯,這些立方體上還有“古代文字”般的花紋——這是食鹽在作怪,食鹽就是氯化鈉,結晶多為正六麵體。那些古代文字般的花紋,就是晶體的生長痕跡,再讓晶體“長大”一些:有可能出現埃及金字塔般的景象。如果遇到比較濃稠,氨基酸含量高的醬油,則可能出現蘭花般的結晶,或者十字架狀、利劍股的結晶,這些是醬油中各種有機酸鹽混合的結果。如果遇到含辣油的醬汁,那顯微鏡下的景象便成了另一番模樣:圓形的紅色油滴均勻隨機排列,透明的實驗晶體如同寶石點綴其中。

正如世界上不會有兩枚相同的雪花,世界上也絕對不會有兩滴醬汁會形成相同的圖案,因為液體的厚度、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甚至肉眼看不到的灰塵都會影響到結晶的圖案。如果此時看到了絕妙的圖案,一定想辦法拍攝下來。隨著水分的蒸發,精彩的景象稍縱即逝,若不抓緊時機,怕是要把腸子悔青嘍。

豎琴海綿

海洋生物學家在海底發現了一種形似於豎琴的奇特海洋生物,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豎琴海綿,它是少數肉食性海綿之一,生活在水深3 300-3 500米左右的海底。之所以進化出如此獨特的分支結構,主要是為了增大接觸洋流的表麵積,更有利於捕捉獵物。《科學Fans》:這真真是像極了某跨江大橋。

走失的小貓

俄羅斯一隻3歲的小貓跟隨主人到烏克蘭做客,因為受到驚嚇而從主人身邊跑開了。令人驚奇的是,在五周之後,這隻聰明的小貓長途跋涉200公裏,跨越國界回到了主人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