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寬容——豁達待人處事的風範(2)(3 / 3)

一日,一個外地僧人堅持要到對麵的村莊化緣。大家告訴他說:“遇到要倒的胡楊一定要向下在插深些,遇到即將被湮沒的胡楊,一定要將它向上拔一拔。”僧人點頭答應了。可他想:“反正我就走這一次,湮沒就湮沒吧。”他沒有伸出手去將這些胡楊向上拔一拔,也沒有伸出手將那些要倒的胡楊向下插一插。

沙漠開始飛沙走石,許多胡楊被湮沒在風沙裏,也有一些被卷走了。僧人東奔西走,卻再也走不出這片大沙漠了。

他在氣息奄奄的那一時刻十分懊悔:“如果自己按照大家囑咐那樣做,那麼即使沒有了進路,還可以擁有一條平平安安的退路啊!”

給別人留路,其實就是給我們自己留條後路。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常想著為別人鋪路搭橋,也就會為自己鋪就了一條寬廣的人生大道,即使在人生的困境中都能一路走好。

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天,一條狼在山腳下發現了一個山洞,許多動物都從這裏經過。狼非常高興,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單等動物們來送死。可是,動物們總是從洞裏的一些小孔逃了出去,於是狼把洞裏的所有縫隙都堵得嚴嚴實實。“就是一隻螞蟻也休想鑽出去!”狼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滿意。於是,便坐在洞裏的口的旁邊等待,沒想到,走進洞來的是一隻老虎。狼拔腿就跑,老虎窮追不舍。但所有的出口都被狼自己給堵死了,根本沒法逃脫。最終,狼在山洞裏變成了老虎的美餐。

狼為堵住別人的生路而沾沾自喜,它忘了,這同時也阻斷了自己的後路。想一想,現實中的很多人,許多時候,也像狼一樣,一直在內心深處進行著一場貪婪與仁慈、傲慢與寬容的鏖戰。往往為了一時的自我滿足,非要把“威脅”自己的對手擊敗,才感到成功和有快意。殊不知,置別人於“死地”,不為他人留有一點餘地的同時,把自己原本退去自如的後路斷了,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愚蠢行為。

“給自己留條後路”是人生中的一個策略,也是一種審時度勢後的思想升華。後路每個人都有,不過不見得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留出來。即使是留出來,也不見得就能全身而退。

後路可以是一種保全自我的策略。這種策略可以讓你巧妙地避開尷尬、繞過危險,躲開劍拔弩張的鋒芒,從而達到一種實力再生的機會。人說話難免有過激的時候,說得激動一些不是錯,可說得過激就有些不妥了,說得過激就是偏離了“尺度”,就會產生“做得太絕”的效果。在說話的時候要符合邏輯性,要留給自己思維回旋的餘地。在做某一個重大決定的時候,都要經過縝密的考慮,甚至是反複的推敲。既要想到前進中可能預見的一些挫折,又要想到計劃擱淺時的補救方法,甚至還要尋一條萬全的後路。

在現實生活中,那些有“心計”的人總是用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好的結果,同時做好失敗的心理準、物質準備和應變措施。在追求利益時,既要考慮到成功的一麵,也要考慮到有失敗的可能,兩者兼顧,方能周全。在欲進未進之時,應該認真地想一想,萬一不成怎麼辦?要及早地為自己留一條退路。《戰國策》中有一句名言叫“狡兔三窟”,意指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穴,即使其中一個被破壞了,尚存兩個;如果兩個被破壞了,還剩一個。這就是一種居安思危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種先留後退的預防策略。多準備幾手,多設想一下可能出現的困難,多幾個應急措施,一旦有了情況,出現了問題,也能應付自如。

好心態

不要把話說得太滿,不要把事做得太絕。在做事時,既要全力以赴地進取,也要給自己留條後路。這樣,進可攻,退可守,便沒有了後顧之憂。

給別人留點麵子

俗語說:人活臉,樹活皮。很多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死要麵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會考慮到自己的麵子。“麵子”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麵子說白了就是尊嚴。誰都希望自己在別人麵前有尊嚴,被人重視,被人尊重。因此,在為自己爭得麵子的同時,也別忘了給別人也留些尊嚴,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柳亞子吟詩作文一直很受人們的欣賞。他的書法流暢奔放,一瀉千裏,但卻很潦草,甚至不易認出是什麼字。書畫家辛壺不直說柳亞子先生的字跡潦草,卻委婉地說柳亞子先生的字是“意到筆不到”,含蓄而又不失風趣,使柳亞子先生不但虛心接受,而且對他的說話技巧極為佩服。在人際交往中,委婉含蓄的語言往往更意蘊深刻。婉言,還可以給對方一個下台的階梯,避免形成僵局。婉言能夠巧妙地表情達意,既能讓對方聽出弦外之音,又不傷彼此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