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寬容——豁達待人處事的風範(2)(2 / 3)

在企業競爭中,一個優秀的領導人總是會為自己的集體每分必爭,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有時候後退一步給對手一個機會,對自己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廣東某集團和杭州某集團是國內飲料市場一對有名的競爭對手,在廣東集團遭遇困境的時候,杭州這個廠家並沒有像大家通常的做法那樣給予狠狠一擊,而是給予對手喘息之機,最後兩家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把共同的市場做大,都得到了好處。

好心態

做人做事留有餘地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雙贏策略。要知道,餘地是相互的,留給別人的同時,也留給了自己。

不要把話說得太絕對

在生活和工作中,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把話說得太絕對。因為任何事情都不是事先能夠安排好的,總有意外的風險,而有的意外並不是人能預料的。這樣就使得事情容易產生意外的變化,話說得不要太絕,就是為了容納這個“意外”。

一位口若懸河的推銷員向一位少婦推銷《幼兒百科全書》,說他的這套書能解答孩子們提出的任何問題。這時,恰巧少婦的小兒子來了。推銷員就對他誇下海口:“小弟弟,你隨便問我一個問題,我就可以從這書上找到答案。”小孩問:“上帝坐的是什麼牌子的車子?”推銷員一下卡住了,隻好收拾起他的書,一聲不吭地走了。

經理把一項采購任務交給一位員工,這項采購工作有相當的難度,經理問他:“有沒有問題?”他拍著胸脯回答說:“沒問答,包你滿意!”過了三天,沒有任何動靜。經理問他進度如何,他才老實地說:“不如想象中那麼簡單。”雖然經理同意他繼續努力,但工作的進度遠遠低於經理的要求和目標,經理對他的印象也因此大打折扣。

百貨公司為什麼不叫萬貨公司呢?據說來曆是這樣的: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看見了一家“萬貨商店”,他就進去問老板:“你這裏有萬種貨物嗎?”老板不知天高地厚地說:“豈止一萬種,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乾隆就說:“那我買一把金子做的鋤頭,你有嗎?”這下老板無話可說了。

乾隆就對他說:“話不能說滿,還是將這萬貨商店改為百貨商店吧!”老板隻好乖乖地將店名改成了百貨商店。

如果說話說得太絕對,做事不留有餘地,就會像這老板一樣,會使得自己到時候很難堪,很被動。盡管是絕對有把握的事,也不要把話說的過於絕對,絕對的東西容易引起他人的挑刺。而現實是,如果對方有意挑刺,還真能挑出刺來。與其給別人一個挑刺的借口,不如把話說得委婉一點。同時,如果我們不把話說得絕對,我們還可以給自己留一點回旋的餘地。

在說話時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麵:

★與人交惡,不要口出惡言,更不要說出“勢不兩立”之類的話。不管誰對誰錯,最好是閉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攜手合作時還有“麵子”。

★對人不要太早下評斷,像“這個人完蛋了”、“這個人一輩子沒出息”之類屬於“蓋棺論定”的話最好不要說。人一輩子很長,變化很多,不要一下子評斷“這個人前途無量”或“這個人能力高強”。

當然,有時把話說絕也有實際的需要,但除非必要,還是保留一點空間的好,既不得罪人,也不會把自己陷入困境。

好心態

有些人說話信誓旦旦,處處許諾,結果並不一定所有答應了的事情都做了的,最終費力不討好,費心還傷神。說話不要說得太絕了,要給自己的話有回旋的餘地,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給自己留條後路

在一片沙漠兩邊有兩個村莊。要到達對麵的村莊,如果橫穿沙漠,隻需要3天就能抵達,可是很危險。一位智者讓村裏人找來了許多胡楊樹苗,每半裏栽一棵,從這個山莊一直栽到了沙漠那端的村莊。智者說:“如果胡楊樹有幸成活,可以沿著胡楊樹來往;如果沒有成活,行路者經過時,都將枯樹苗拔一拔,以免被流沙湮沒了。”結果,胡楊樹苗全都被烈日烤死了,成了路標。沿著這些路標,兩村人平平安安地走了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