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改變你自己(2)(1 / 3)

有家兒女成雙,家境殷富,但姐姐少小離家求學,遠走異鄉,受父母恩澤多,財澤少。弟弟老大仍未獨立生活,一直過著伸掌朝天的日子。一次姐姐探家,弟弟告訴她,他近期得遇高人,高人說: “人有生死輪回,前生沒做好事的,今生就要當牛做馬,自己掙了自己花,前生積了德的,這輩子就高枕無憂,衣食自有人送來,積德越多,福祿越厚。”姐姐聽了,頗不受用,但沒有反駁。人嘴兩張皮,勤有勤的原因,懶也會找懶的理由。姐姐也給弟弟說了一個關於輪回的故事:據說每個鬼魂在投胎前,都要接受一次測驗,這次投胎,你想一輩子都是人家給你東西,還是一輩子都是你給人家東西?

一個鬼魂搶著回答:“我想一輩子都是人家給我東西。”於是這個鬼魂投胎為人,做了一輩子乞丐,一輩子手心朝上,接受別人的施舍。

姐姐不知弟弟感想如何。她不想侮辱弟弟,隻想讓他知道,即便是親如父母,人家的錢財也是人家的,有自尊心的人,花自己掙的財富,沒有惶恐沒有歉意,那是真正的高枕無憂、心安理得。這種花錢的方式是手心朝下,是主動式,如果是把錢放到手心朝上的人手裏,那更是懷了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感,用弟弟的話說,是積德。他下一輩子也會懷念這種積德帶來的快慰,而不會投胎時再要求做個手心朝上的人。這是一種隻可意會的感受,常人不會做乞丐去體驗,但可以從給予、接受小費時,細細地體會。

聖 人

真正的聰明者,從不自作聰明。否則,他也難免走向愚蠢。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曾經拜訪過一位聖人。他住在山那邊一個幽靜的林子裏。正當我們談論著什麼美德的時候,一個土匪瘸著腿吃力地爬上山嶺 他走進樹林,跪在聖人麵前說:“啊,聖人,請你解脫我的罪過,我罪孽深重。”聖人答道:“我的罪孽也同樣深重。”

土匪說:“但我是盜賊。”

聖人說:“我也是盜賊。”

土匪又說:“但我還是個殺人犯,多少人的鮮血還在我腦中翻騰。”

聖人回答說:“我也是殺人犯,多少人的熱血也在我腦中翻騰。”

土匪說:“我犯下了無數的罪行。”

聖人回答:“我犯下的罪行也無法計算。”

土匪站了起采,他兩眼盯著聖人,露出一種奇怪的神色。然後他就離開了我們,連蹦帶跳地跑下山去。

我轉身去問聖人: “你為何給自己加上莫須有的罪行?你沒有看見此人走時已對你失去信任?”

聖人說道:“是的,他已不再信任我。但他走時畢竟如釋重負。”

正在這時,我們聽見土匪在遠處引吭高歌,回聲使山穀充滿了歡樂。

立即動手

手邊的事立即完成,隻要你肯,一天會有25個小時。

1944年,美國洛杉磯郊區一個15歲的少年約翰·戈達在一誌願表中寫道: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特荷思山;駕馭大象、駱駝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走過的路,譜一首樂曲,寫一本書,演一部電影……寫完之後,他把這些理想編號。戈達在曆經18次死裏逃生和無數次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之後,他製定的127個目標完成了106個。

戈達的成功固然與目標的激勵、堅定的毅力、超常的創造力分不開,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戈達沒有把理想僅僅停留在書麵上,而是立即付諸於實施,哪怕在實踐中遇到再多的困難。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是願意描繪美好的未來,很多人隻是想以後怎樣,而不是立即著手行動。

平常生活也是如此,我們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一切都嫌太遲了。其實成功是沒有年齡界限的,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意識到立即動手的重要性。

平常總想收拾一下房間,換換屋內家具擺放的位置,好像總也沒有時間。有一天中午我狠狠心,從床卜跳起來,逼著自己立即著手搬動物品,丟棄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清洗了器皿上的塵垢,忙碌了一中午。然後我站在窗口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現在的屋中多麼清爽幹淨,為什麼以前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拖延至今呢?我們喜歡按部就班地生活,習慣於已經適應的環境,而立即動手就是打破這種慣性生活,所以創造力離我們越來越遠,思維變得呆滯缺少變異和革新。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我們對即刻行動的認識非常不夠。

立即動手把桌麵上多餘的廢紙清理出去;立即收拾一下積壓在箱底的陳年舊衣;立即參加一個繪畫班豐富業餘生活;立即放鬆身心去看一場電影……立即動手顯示一種對生活的激情和對生命的熱愛。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在床上昏昏欲睡打發時間,擺脫無休止的閑聊和打麻量……這樣,—點一滴的時間會被集中起來變成你的財富。德國音樂大師貝多芬曾說過:“千萬不要把今天所做的事情拖到明天。”手邊的事立即完成,隻要你肯,一天會有25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