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基層人民銀行預算資金績效評價的思考(2 / 2)

三、對基層人民銀行開展預算資金績效評價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營造良好的預算資金績效評價環境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部門職責。由於預算資金績效管理工作涉及麵廣、工作量大、內容複雜、要求較高,因此,需要建立績效管理組織體係,加強績效管理製度建設和外部協調服務,基層人民銀行應建立由財務、科技、發行、保衛、人事、內審、紀檢、後勤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預算資金績效評價小組,財務部門設立專門的預算資金績效管理崗位,加強對業務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的協調和指導;二是積極宣傳加強預算資金績效評價的重要性,督促基層人民銀行內設部門按照績效管理相關操作要求、規定和程序開展工作,要加強溝通聯係,引導資金使用部門講求資金效益,自覺地開展和接受績效評價;三是構築有效的績效評價監督體係,內審、紀檢監察部門應根據各自職責,對預算資金的使用績效進行跟蹤監督,堵塞管理漏洞,確保預算資金的安全高效。

(二)因地製宜,建立科學合理的預算資金績效評價指標

人民銀行履職目標的多元化與基層機構的多級化和區域分布廣等特點要求在設立預算資金績效評價指標時,不能像企業績效評價那樣,建立統一、標準化的指標衡量體係,而需考慮建立適合不同地區、不同級次、不同項目的切實可行的綜合評價指標。如我國西北與東南地區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行政轄區地理跨度大和民族文化習慣差異等原因,在預算資金支出規模一定的情況下.所實現的最終目標會存在明顯的差距。因此,按照“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全麵性與簡明性、通用性與專用性”相結合的原則,研究設置“分層次分項目”的績效評價指標體係。一是在指標設計上,要因部門而異,因單位而異,設定基礎數據、指標、權值、標準值、評分標準等關鍵要素;二是在指標適用性上,劃分為通用指標、專用指標、補充指標和評議指標四種類型,並根據指標的性質不同,劃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三是在預算資金分類基礎上,建立預算資金的項目績效評價、單位績效評價、部門績效評價、綜合績效評價等指標。

(三)加快配套,循序漸進開展預算資金績效評價工作

發達國家預算資金績效評價都是從公眾和議會特別關注的重大問題與具體項目逐漸擴展到全部財政支出,從評價支出的經濟性和合規性逐步轉移到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全麵評價。為此,基層人民銀行預算資金績效評價也應采取漸進式的方法,由易到難、抓住重點、逐步展開。每年確定不同機構的若幹支出項目進行績效評價試點,逐步建立分層次地績效評價製度體係,使績效評價規範有序地推進;其次,加快績效評價的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成立相關專業的專家庫,專家既可從內部培養選拔,也可充分利用社會現有人力資源,以較好滿足基層人民銀行的專業智力需要;最後,搭建數據平台,建立評價信息收集網絡,推進績效管理業務信息化建設。按照不同部門、支出類型開發多項目庫的績效評價管理信息係統和專業評價應用軟件,通過計算機網絡拓寬評價信息的收集範圍和收集渠道,提高評價數據的采集效率和統計分析的準確性。

(四)逐步應用,發揮績效評價結果的實際價值

評價的目的在於結果應用,通過應用,為單位(部門)編製和安排預算提供重要依據,改進管理水平,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益。一是建立評價結果反饋與整改機製。評價結果反饋與整改是評價結果應用的主要環節,要在評價工作結束後以正式文件或反饋書的形式,將評價項目績效情況、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反饋給被評價單位(部門),督促其整改落實,增強績效評價工作的約束力;二是建立預算評價激勵與約束機製。對預算評價結果好或預算績效管理創新工作好的單位(部門),要結合年度考核在某些方麵或範圍給予一定的表彰或獎勵,對評價結果差或績效管理問題多的單位(部門)應相應削減預算資金,進行懲戒處理;三是建立公開機製。隨著政府部門預算信息的逐步公開,績效評價結果也應在各方麵條件成熟後擇時向社會公開,接受媒體和公眾的監督與評判,提高績效評價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參考文獻

[1]陳娟,對人民銀行開展績效審計工作的思考,吉林金融研究,2010.

[2]財政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11)285號.

[3]江中亮,關於預算績效管理的若幹認識,財政管理,2010.

作者簡介:李瑞挺(1975-),男,漢族,河北定州人,任職於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