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基層人民銀行預算資金績效評價的思考
工作研究
作者:李瑞挺
【摘要】預算資金績效評價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財政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構建公共財政框架的基本要求。基層人民銀行預算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在總行的推動和基層行的探索下,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如何深入開展基層人民銀行預算資金績效評價工作,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人民銀行預算資金績效評價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改革預算編製製度,完善預算編製、執行的製衡機製,加強審計監督,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係。”2008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又明確提出要“推行行政問責製度和預算績效管理製度”。麵對財政公共預算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基層人民銀行開展預算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對於推進依法理財、民主理財、科學理財,提高預算資金管理水平,增強預算資金使用效益,提升業務工作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基層人民銀行實行預算資金績效評價的必要性
(一)預算資金績效評價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預算資金屬於公共財政,來源於社會公民所繳納的稅費,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根據公共委托一代理理論,政府部門應體現社會公眾的受托責任,提供高效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預算資金績效評價是衡量預算支出成果優劣的標準和尺度。人民銀行作為政府部門之一,擔負提供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等公共職能,預算資金績效評價的實施可以優化資金配置,提高產出效率,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二)預算資金績效評價是深化預算管理改革的客觀需要
人民銀行自2006年實行部門預算以來,仍有部分基層行在預算資金管理上存在“先花錢、後算賬”或“隻花錢、不算賬”的行為。預算資金績效評價貫穿了部門預算管理的理念和行為,改變了資金投入式的管理模式,轉向注重支出效果的成本管理。通過對預算資金進行績效評價,可以促進基層人民銀行進一步提高預算管理水平,把有限的財力最大限度的用於滿足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需要。
(三)預算資金績效評價是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加強預算資金績效評價是預算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核心內容。從績效角度看,當前基層人民銀行預算管理水平離科學化、精細化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項目支出預算管理粗放,預算執行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資金使用效果不明顯。而實施預算資金績效評價,並建立“獎優、治庸、罰劣”的評價結果應用機製,可以促進基層人民銀行自覺采取措施開展厲行節約活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從根本上提升人民銀行預算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程度。
二、基層人民銀行預算資金績效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指標設定科學性不強
基層人民銀行對預算資金績效評價主要是通過若幹固定的技術、管理指標進行過程評價,評價側重於技術、工程和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對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評價不足。如某中支對大型修繕費的評價指標設定為不超過預算投入的一係列合規性管理要求;另一方麵,評價對象僅局限於項目本身,而忽視項目內外因素,包括政策環境和自然環境對支出行為和效率的影響。如貨幣發行費評價指標中貨幣清分和銷毀量的技術財務指標受輔幣硬幣化和非硬幣化等政策環境的影響,貨幣投放和回籠量的技術財務指標受城市和農村、山區和平原等自然交通環境的影響。
(二)評價數據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基層人民銀行尚未建立起預算績效評價數據信息共享平台,績效評價缺乏可靠的會計、業務等曆史數據資料,在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上存在困難,不能滿足不同層麵、不同部門對不同性質資金支出進行綜合、全麵評價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績效評價的客觀性和操作性。
(三)評價項目缺少專業人員
有些項目支出由於行業特點明顯,專業技術程度高,如果從財務角度單獨評價項目的優劣基本上不符合全麵性要求,如辦公房建設費和發行庫建設費等基本建設項目支出的績效評價,就存在專業人員參與評審問題,但基層人民銀行相關專業人才極度匱乏,即使按照規定設定了符合要求的績效評價指標,但評價人員專業性不強易導致評價的操作性弱,評價結果信服度不高。
(四)評價結果實際應用不充分
由於預算資金績效評價工作缺乏法律規範,基層人民銀行預算資金績效評價結果僅僅停留在反映情況、找出問題和完善製度的層麵,或作為有關部門加強項目管理的借鑒與參考。績效資金管理中的成績、問題與資金使用執行過程中的各環節責任人沒有任何直接硬性約束,往往使預算資金績效評價工作流於形式,非但不能和預算管理、預算編製、預算執行相銜接,而且影響了預算資金績效評價工作的權威性,製約績效評價工作的深入開展。